理想汽车背景,理想汽车背景介绍
1.理想L9:不仅仅是一款豪华旗舰SUV
2.造车新势力的苦难三兄弟:美股集合
3.李想,理想汽车和汽车之家创始人,高中生也可以创业成功
一般来说,新势力造车代表着互联网造车理念,传统车企代表着传统燃油车造车经验。新旧势力之间,更大的意义上是冲突与对立。
然而,在“新四化”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大势所趋,传统汽车也开始朝着新汽车的方向转变,新旧势力在造车理念、制造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走向融合,新旧势力之间的边界不再清晰,合作突破对立面,“新势力+传统车企”的共赢模式成为常态。
从目前来看,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之间的合作主要分为代工、投资、合资和收购四种合作模式,且呈现层层递进、逐级加深的关系。
这其中,对于大部分新势力而言,与传统车企合作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新能源车生产与销售资质,第二点才是依靠传统车企的制造优势,通过联合开发打造全新产品,达成降本增效的目的。
获取资质
毫无疑问,新势力最初解决生产与销售资质问题就靠代工和收购模式,最典型的案例是江淮汽车代工蔚来汽车、车和家全资收购重庆力帆。
蔚来在2016年与江淮汽车正式签署代工协议,双方甚至联合打造了世界级智造工厂,采用“互联网+智造”模式,成为国内自主品牌首条高端全铝车身生产线。在双方合作中,江淮与蔚来合作的蔚来ES8纯电动SUV进展顺利,后续车型蔚来ES6、蔚来EC6也均已在该工厂完成量产落地。
据蔚来汽车CEO李斌最新表态,蔚来江淮工厂正在进行产能提升,最迟至9月将产能提升25%。同时,蔚来的第四款车型不出意外也将落户江淮工厂。
当然,除了江淮蔚来,小鹏与海马汽车采用代工、自产并行模式也与之类似。在小鹏汽车日前提交的赴美IPO招股书中显示,海马代工厂与小鹏肇庆自建工厂的年产能目前分别为15万辆、10万辆,代工厂年产能仍大于自建工厂产能。
相比代工,通过收购获取生产资质则更为简单粗暴,且排除了后顾之忧。
理想汽车前身车和家在2018年以6.5亿元收购了重庆力帆汽车100%股权。在业内看来,重庆力帆面临账面难堪,而理想急需造车资质,是促成此次收购的重要原因。
理想汽车除了收购重庆力帆股份之外,还与力帆汽车签订了三年的合作框架协议。除了提供技术、车型研发成果共享外,力帆股份有权出资参与理想最近一轮融资,也就是说前者在资本方面顺利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
从理想汽车发展现状来看,理想汽车已于7月30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首款产品理想ONE交付量已于6月实现破万,发展势头强劲。
融合发展
相比单纯地为了获得生产与销售资质,传统车企愿意成为新造车企业的投资者,甚至与新势力合资结出新瓜,无疑体现出双方更深程度上的融合发展趋势。
传统车企投资新势力的第一家是一汽。
2018年,中国一汽先后与拜腾签署两次战略合作投资框架协议,前者以2.6亿美元战略投资成为拜腾大股东之一,拥有拜腾约15%的股份。拜腾随后还从一汽旗下以1元的价格,拿到了一汽华利100%股权,正式获得了造车的资质。
按计划,双方将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然而,这场投资模式的进展却充满变数。在几经曝出负面消息之后,拜腾于今年6月宣布全员待岗和停工停产,甚至遭到央视点名:“烧光84亿元造不出量产车”。
如果说投资的模式注定一方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合资模式则显得更为开放与自主。
还拿头部新势力蔚来来说,长安蔚来、广汽蔚来是蔚来汽车分别与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相比江淮蔚来的纯代工模式,合资意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广汽蔚来在2018年成立,广汽与蔚来各持股45%,其余10%由公司团队持股。官宣中提到,“双方的合创是传统造车经验与互联网造车理念的深度融合”。
的确,“合创”作为双方合资背景下创新诞生的新模式,操轻资产运营,广汽主要负责整车的研发和生产,蔚来提供智能网联技术和能源支撑体系。
新品牌除了专注于纯电动车的研发、销售和服务,还通过整合全价值链资源,依靠“泛产品”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出行生态圈”,无疑将传统汽车企业的经营模式延展至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编者按:新势力拥有超前的造车理念、创新的商业模式,传统车企拥有成熟的制造体系、完整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在“新四化”催化产业进行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新旧势力合作化无疑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代工、投资、合资和收购四种合作模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从新势力发展至今的路径来看,通过代工与收购获取资质更多是早期选择。面向未来,通过资本介入,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多方面融合发展,无疑更具新鲜感与生命力,也必将结出更多新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理想L9:不仅仅是一款豪华旗舰SUV
易车讯 2月27日,理想汽车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尽管持续存在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但理想汽车营收和交付量双双再创历史新高。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76.5亿元,同比增长66.2%;季度交付量达到46,319辆,同比增长31.5%。全年实现营收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全年交付133,246辆,同比增长47.2%。
此外,理想汽车第四季度毛利率回归健康,达到20.2%,全年毛利率达到19.4%。在持续加大研发层面和能力层面投入的背景下,截至四季度末,理想汽车现金储备达584.5亿元。
时值企业从1到10和向千亿规模大步迈进的重要转折时期,理想汽车构建大产品的经营模式和飞轮效应,不断提升着经营效率和质量。本次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第四季度的经营利润(扣除股权激励)超5亿元,达到5.687亿元,经营利润率为3.2%。此外,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653亿元,季度自由现金流为32.6亿元,正向财务数据标志着企业已经逐步开始从初创阶段向更大规模转变。
同时,理想汽车始终重视研发投入占收入比,坚持10%以上的研发投入用以支撑企业长期自研技术发展。第四季度,理想汽车研发费用为20.7亿元,费用占比为11.7%;从全年来看,2022全年研发费用为67.8亿元,全年费用占比15.0%,较2021年研发投入费用翻倍,同比增长106.3%。研发费用稳态增长,并赶超大部分主流造车新势力品牌的投入。此外,理想汽车一直坚持严格的成本管理和专注的执行力,四季度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16.3亿元,季度费用占比为9.2%。综合数据来看,理想汽车在该项的支出一直低于大部分主流造车新势力品牌。
得益于健康的商业模式,理想汽车的产品也收获越来越多家庭用户的广泛认可,需求持续旺盛。基于此,理想汽车对于2023年第一季度展望再次给出指引新高,预计实现交付量52,000至55,000辆,同比增长.0%至73.4%; 收入总额预计为174.5亿元至184.5亿元,同比增长82.5%至93.0%。
本月,理想汽车正式发布家庭五座新旗舰——理想L7,提供Air、Pro、Max三个版本选择,为三口之家开启全新旅程。发布会次日至今,全国各地体验和试驾的用户对于理想L7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得益于此,理想汽车在竞争更加激烈的30-40万元五座SUV细分市场,再次赢得领先地位。
理想L7采用品牌最新的设计理念打造,蕴有的设计语言和融入时间的全新色彩。理想L7拥有超越D级豪华轿车的二排空间和舒适性、爱人的皇后座、全家人的星空大床、百万豪华车的旗舰级配置。这一车型搭载理想增程电动2.0系统,实现旗舰级的强性能、超静音、长续航、低能耗,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3秒、CLTC综合续航达到1315公里。同时,理想L7满足双侧25%小偏置碰撞G级的最高标准,也是30-40万元以内主流五座SUV中唯一标配二排座椅侧气囊的车型,并通过五星健康标准的绿色空间,给每一位家人全方位的保护。
理想汽车还为理想L8引入Air版本,进一步满足30-40万元价格区间的家庭用户需求。理想L8 Air同理想L7 Air一样,采用了性能相同,性价比更高的电池组,标配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理想智能驾驶AD Pro和理想智能空间SS Pro,打造超越同级的体验。作为家庭主力用车,理想L8致力于为有孩家庭创造满载幸福去远方的出行场景。例如,理想L8具有同级别最大的空间尺寸,车内的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甚至比一些全尺寸SUV车型所提供的空间感受还要大。此外,理想L8旗舰级的增程电动系统具备对外放电功能,可变身能源堡垒,让一家人不受约束地在户外享受用电自由。
此外,家庭六座旗舰SUV——理想L9在细分市场表现持续领先。自交付以来,理想L9已经连续5个月蝉联中国大型SUV销量榜首。理想L9围绕家庭用户打造了六座极致舒适空间,搭载全自研的旗舰级智能驾驶系统——理想AD Max以及最高级别的车身安全。创新的五屏三维空间交互智能座舱,将智能电动车的驾驶、视听、体验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100余项旗舰配置也为家庭出行提供了更豪华的体验。
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季度研发投入20.7亿元、全年研发投入67.8亿元。2022全年研发投入翻倍,同比增长106.3%。理想汽车认为研发是一家企业的躯干,也是推动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2023年初,理想汽车在《CEO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提及到企业愿景,即是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理想汽车在这方面给出了定义,软件1.0是人类设计逻辑、人类进行编程、机器进行计算、人类自己使用;软件2.0是机器设计规则、机器进行编程、机器进行计算、机器自己使用,机器学习人类并服务人类。
理想汽车计划到2030年在人工智能领域(软件2.0)构建完整的体系化能力。具备自动驾驶的智能电动车将会成为最早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创造出物理世界人工智能的母生态:从AI的算法到改变生活的AI产品,从AI操作系统到AI推理芯片,从AI训练平台再到AI训练芯片等。理想汽车希望通过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里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以及持续超越用户需求的产品能力,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去改变物理世界的效率和体验,造福所服务的每一个家庭,以及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通过自身持续不断的努力,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行业淘汰赛,最终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导者。
同时,与用户日常出行息息相关的理想L系列产品智能技术也在不断优化。“理想同学”目前已经进化到全新一代的端云一体架构,集成了理想汽车自研的面向车载场景的推理引擎LisaRT,可支持更强、更复杂的算法在车内部署。此外,自研算法在语音和视觉交互方面也进展卓著。在语音方面,创新的MIMO-NET算法能实现多音区人声的准确分离;结合自研的语音识别算法MSE-NET,理想同学在实车测试场景下的唤醒率及识别准确率均提升至98%。面对行业里更具挑战的“高噪音”、“小声说”和“儿童说”三个重点场景,理想同学的唤醒率及识别准确率均提升至90%以上。
智能驾驶方面,理想汽车联合清华和MIT提出的混合式BEV算法框架,可以灵活地部署在AD Max和AD Pro两套传感器硬件组合上。自研的高速NOA预测算法提供了舒适的自动变道和加减速体验。目前,超过22万家庭用户可使用高速NOA功能,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里程接近1亿公里。仅2023年春节期间,所有车型高速NOA行驶里程就已接近800万公里。今年也将进一步把导航辅助驾驶能力拓展到城市场景,计划在第四季度,理想AD Max开放城市NOA的早鸟用户内测。
截至目前,理想汽车旗下共计取得专利超2200项,涵盖增程电动、智能空间、智能驾驶、研发运营等诸多业务范畴。展望未来,理想汽车将继续并行增程电动和高压纯电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持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在产品研发、平台研发和系统研发持续投入资源。
同时,理想汽车也在不断拓展服务网络布局。 截至2023年1月31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296家零售中心,覆盖123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320家,覆盖222个城市。
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看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
造车新势力的苦难三兄弟:美股集合
理想L9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汽车?
作为“家庭六座旗舰SUV”,你能想到的旗舰级汽车配置都一一配齐,这是理想L9的产品特色。
对于理想汽车乃至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它却不仅仅只是一款豪华旗舰SUV。
1. 作为理想汽车的第二款也是第二代产品,理想L9 一口气解决了理想ONE遗留的三缸发动机问题,完成了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上车。
如此快速而果敢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业界暂时还找不到第二家。
2. 用户总能轻易地找到理想L9的一两个特色,比如豪华大型六座SUV、小冰箱和小电视以及中控三大屏等等。
自主车企都走上了合资车企“把汽车造好”的传统老路,在品牌影响力明显不足的背景下,却无法讲清楚自己的产品特色和优势。
3. 理想L9 正式交付首月就突破了1万辆交付量,蔚来和小鹏都无法做到,这源自理想汽车完成了对汽车制造和销售流程的重构,超越了传统自主车企。
汽车制造经验从来都是传统车企对造车新势力的优势,如今,从提供唯一一款最高配车型到制造系统的智能信息化,理想汽车用一款L9颠覆了汽车产业。
4. 理想L9并没有过多地讲述自己的产品配置和技术优势,在细分市场的“交付量第一”或者“上险量第一”成为宣传的重点,再也没有什么能比销量更能说明自己的厉害。
传统车企,特别是自主传统车企,都在说自己弯道超车的技术优势,但这样的技术优势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对用户而言意味着什么,却如迷雾一般。
5. 理想L9作为少有的、以“9”为名,并且真正成为顶级的车型,为理想汽车带来了强大品牌号召力,产品的一脉相承也让理想L8和理想L7的成功事半功倍。
一家车企的顶级车型是否拥有顶级的实力,能否带动车企整体的发展,这是自主车企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的问题。
如果说理想ONE仅仅是理想汽车的一款产品,理想L9 则将理想汽车推到了中国汽车历史发展的高光舞台,从汽车定义、汽车制造到汽车营销都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
理想L9的成功,让理想汽车打破了在“蔚小理”的末端位置,以领先的交付量成为真正的No.1,有机会讲述自己的成功之道和造车哲学。
理想汽车成功地跨过了第一代产品,拥有了两座工厂和三款产品,很快就将迎来其第三座工厂和首款纯电动车型。
且看看理想汽车会怎么讲述大家都讲不好,而且讲得千篇一律的纯电产品。
从静悄悄搭建超级充电站来看,理想汽车的纯电答卷让人极其好奇,这样的持续惊喜太重要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TMC动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李想,理想汽车和汽车之家创始人,高中生也可以创业成功
配图来自Canva?
理想汽车正式在纳斯达克敲钟没多久,造车新势力三兄弟之一的小鹏汽车也递交了招股书,准备登陆美股。
今年一月份,美团创始人王兴称“未来仅有3家造车新势力能存活,分别是理想、蔚来和小鹏”。如今,蔚来接受美股市场考验已经有很长时间,理想也刚刚踏进纳斯达克,如果小鹏成功上市的话,三股造车新势力将齐聚美股市场。
而面对如今十分复杂的国际局势,小鹏汽车选择在这个时候登陆美股自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不确定性也会陡然提高。但从招股书来看,小鹏汽车似乎充满自信。
自信小鹏底气何在?
让小鹏现在冲击IPO的最大底气,来自于其在智能汽车方面的技术壁垒。
与其用新能源汽车来标榜小鹏,倒不如用智能汽车更加合适。小鹏汽车十分重视技术研发,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在这方面的不断深挖,也让技术成为了小鹏汽车最核心的竞争力。
如今的小鹏汽车,是中国唯一一家成功自主研发出可以用于商业化的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并可以实现量产的整车企业。
这归功于小鹏汽车在研发资金上的大力投入。根据招股书中数据可知,小鹏汽车在2019年的研发投入高达20.7亿元,2020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为6.3亿元。如果将小鹏的研发资金和收入作比较的话,2019年研发资金投入占据总收入的89.2%,而2020年上半年占62.9%。
这种力度的研发投入,让小鹏汽车在2020年成为首批实现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的企业之一。根据招股书披露,截止2020年6月30号,小鹏汽车的自适应巡航控制功能已累计用于2510万公里的行驶,车道居中控制功能已累计用于1110万公里的行驶。
自动驾驶数据集已经收集了大约290万张带注释的,并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开发了自然语言处理和自然语言理解功能,在帮助小鹏的智能服务更好服务于用户的同时,逐渐完善自身的深度学习算法,打造端到端的闭环能力。
而小鹏的智能化也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信任。根据招股书,2020年上半年有超过90%购买G3车型的用户选择了具有自主驾驶能力的车型;大约50%的客户订购了能够支持2021年推出的自动驾驶系统xpilot3.0的升级版本。
不难看出,小鹏因为智能化的优势在用户和市场中存在一定的优势,而如今冲击IPO自然也是依靠着这些底气。
被逼无奈的小鹏
对于小鹏而言,现在冲击IPO自然有自己的考量,但是更多的是被逼无奈。
首先,一直亏损的小鹏需要一次融资的机会。根据招股书中数据,小鹏汽车在2018年亏损为13.99亿元、2019年亏损36.92亿元、2020年上半年亏损7.96亿元,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共计亏损了58.86亿元。
虽然小鹏汽车在7月、8月的时候分别完成了C+和C++两轮的融资,总计金额超过9.47亿美元,这让小鹏拥有了比较充裕的现金流。截止2020年二季度,小鹏汽车账上现金类资产合计21.18亿元,再加上两轮融资,预计IPO之前小鹏将持有超过85亿元的现金类资产。
但是造车仍旧是一个长期烧钱的项目,尤其是对新建工厂、大力度投入研发的小鹏来说,花销更是巨大。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曾经就感慨,以前看别人造车花了100亿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如今自己造车却觉得200亿都不够花。
这也反映了造车新势力同时面临的严重问题——资金。通过上市获得融资倒也不失为一种缓解资金压力的有效途径。
另外,当下外界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偏见逐渐消散,也让众多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多了几分机会,这一点从蔚来近几个月的股价稳步爬升就能看出。市场的回暖吸引了更多的玩家入局,不论是前几日刚上市的理想,还是正在推进上市的小鹏,都希望在红利之中尝到甜头。
但是扎堆冲击IPO却也存在一些隐患。以特斯拉为例,其股价从三月份的四百多飙升到如今的一千五百多美元,就连马斯克本人都曾表示特斯拉的股价现在已经偏高。这从侧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车领域如今的火热,难免有泡沫存在。
而在泡沫之中入场,虽然在短期内会有很好的市场反应,但是当市场回归理性,更多的则是从高处坠落的凄惨。并且被市场火热吸引而来的入局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难免加剧,例如哪吒汽车近日也表示,已经有在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的计划,百度投资的威马也对上市表现出兴趣。
对于小鹏而言,成功上市仅仅是起点,之后需要面临的挑战将会更多。而在面对外界不断的挑战,小鹏和昔日的兄弟们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从“忆苦思变”到全面布局
在资本市场之中,三兄弟打出的组合拳,覆盖面很广。
在今年6月的时候,何小鹏在微博上发布一张和蔚来李斌、理想李想的合照,并配文字“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从各自创始人的神情之中,不难看出三个造车新势力有抱团取暖的意向。
以前三兄弟中只有蔚来独自在美股市场应对挑战,而如今伴随着理想的上市和小鹏上市的推进,让蔚来不再只是孤身一人。而三兄弟打出的这套组合拳也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了用户需求和价位等各个方面。
从各自的产品特点出发,三兄弟各自通过自己的特点找到了特定的消费人群。蔚来更加注重品质体验和服务,将自己的用户定位在更愿意享受品质体验的中高端消费者;而理想主打大空间和续航能力解决,面向承担家庭重任、周末带着一家老少出门游玩的奶爸。
小鹏则通过自己对智能化的加码,以及对生产线成本的压缩,将自己的用户定位在了考虑性价比的年轻人一代,他们更愿意体验科技带来的新兴生活方式,就连小鹏汽车的标语也是“年轻人的第一台互联网汽车”。
同时,从三者对产品的定价来看,也各自占据了高中低端的消费人群。蔚来的几款车型价格在35—50万之间,主打高端;而只有一款车型的理想,将理想ONE全国统一定价32万,定位其消费者在中高端;而相比来说,小鹏则要低价很多,15-20万的定价区间,性价比极高。
不难看出,三兄弟可以借助不同的优势和用户定位,合纵连横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打出去,吸引更多的投资方关注到这一领域。更进一步来说,三兄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与特斯拉抗衡,让国产新能源汽车具备集体竞争力。
但如今伴随着小鹏上市进程的逐步推进,昔日的三兄弟在消费者市场中难免也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摩擦,毕竟汽车市场的份额只有那么大,买车对于消费者而言也不是一个经常性的消费行为,同时选择两家品牌的情况有,但不频繁。
另外,三兄弟在资本市场方面也难免会有冲突。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火热,入局者逐渐增多,但投资者手中的钱并非取之不尽,投资者也需要在三兄弟之中做出选择,比如之前高瓴资本清仓蔚来后,转而投资小鹏。
美团、腾讯、阿里战火重燃
当然,作为国内知名的造车新势力,小鹏的IPO还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从三者的股东背景出发,不难发现三兄弟背后的互联网三巨头身影正在逐渐显现。蔚来背后的腾讯,理想汽车有美团王兴的奋力摇旗呐喊,而从小鹏汽车的招股书中可以看到,阿里旗下的淘宝中国持股14.4%,是第二大股东。
似乎情况简单了很多,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新势力的崛起,让互联网三巨头在出行领域的战火又一次点燃。
毕竟新能源汽车和出行领域的变革紧密相关。新能源汽车能改变人们未来的出行方式这毋庸置疑,同样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在出行方式的基础上改变人们的互联网生活,比如小鹏的智能出行就是在逐渐改变生活方式。
对造车新势力的押注一旦成功,不仅会给巨头带来在出行领域的增长,同样也会对整体的生态带来难以估量的好处。而这种全面的生态竞争力,正是互联网巨头所看中的。
只是,被巨头各自看中的三兄弟,抱团取暖“忆苦思变”的和谐关系还能维持多久呢?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李想,理想 汽车 和 汽车 之家创始人,1981年10月出生于石家庄。他从小被姥姥带大,父亲是剧团导演,母亲是学校老师,家庭并不富裕。高中时代的李想喜爱电脑,成为IT行业的顶级写手,他的文章不断在《电脑商情报》、《电脑报》和《计算机世界》等主要IT媒体刊登。
李想高中时建立了显卡之家,主要写电脑显卡的文章,不到一年赚了10万元广告费,相当于父亲一年的工资。为了追求梦想,李想放弃了高考,直接开始创业之路,此时的李想还只是一名普通人。
2000年第一次创业,李想把显卡之家改名为泡泡网,业务范围也从显卡测评拓展为所有电脑硬件的测评,这个阶段提升了李想的管理和沟通能力,把李想变成了一名优秀的人。
2005年第二次创业,李想创立 汽车 之家网站,李想从用户角度出发,通过真实的和驾驶感受来充实 汽车 文章,运用勤发文、快发稿、跑现场的市场打法,并敢于将自己的股份,分给比自己优秀的人才。到了2008年 汽车 之家已经成为行业第一。2013年12月11日, 汽车 之家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此时的李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2015年第三次创业,李想创办车和家。李想准备推出2款 汽车 ,虽然单人座的低速纯电动小车SEV项目搁浅,但是2018年底,李想正式推出首款车理想ONE,得到了中国市场的认可。2020年7月30日,李想再次迎来高光时刻,理想 汽车 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理想美股上市刚满一年,又在港交所上市,此时的李想已经成为一名顶尖的领导者。
总结李想的创业历程,从显卡网站、到电脑网站、到 汽车 网站,再到造车,目前他的身价已经达到260亿元人民币。其实,李想的起步很低,他没有好的家庭背景和学历,不懂管理,不懂股权分配,不懂融资,不懂 汽车 。但是,最终在每一个领域,他都具备了超强的学习能力,都做成了行家,成功的站在了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的风口,希望他可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 汽车 帝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