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飞被长安收购后会怎样

2.军工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3.扒一扒“长安”的底

4.国有资本酝酿新一轮结构调整:央企五大领域重组 这些公司即将站上风口

5.吉利正式接盘力帆,瞄准换电新风口,长安汽车迎来最强对手!

6.长安跨越星v5时间设置

长安跨d5能拉3到4吨。d5公司是长安飞跃旗下的一款微型卡车。重庆长安飞跃车辆有限公司由重庆飞跃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控股,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和重庆华亚企业总公司为股东。是1999年通过资产重组成立的汽车生产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重点骨干企业,也是重庆长安轻型车生产基地。公司主要研发、制造和销售长安卡车、微型客车和专用汽车,是中国西部开发的龙头。

按照整车生产四大流程提供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已形成年产20万辆的生产能力。同时提供车辆检测线和综合道路跑道。目前,公司在全国建立了27个产品售后技术服务站和360多个维修网点。

百万购车补贴

哈飞被长安收购后会怎样

汽势Auto-First|刘天鸣

在存量市场时代,总会有车企顶不住压力,最终被淹没在中国汽车史的长河之中。此次力帆股份进入重整程序的结果如何,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从整体市场来看,随着中国品牌“马太效应”的加剧,或许力帆股份不是最后一个进入重整程序的车企。

8月24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重庆力帆财务有限公司及其力帆股份旗下10家全资子公司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这意味着力帆股份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同时,力帆股份还对外披露了公司累计涉及诉讼的数量及金额。据力帆股份统计,目前,公司共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对此,力帆股份强调,诉讼事项将对公司后续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部分诉讼未开庭,无法判断是否影响2020年业绩。

进入重整程序后,将对力帆产生怎样的影响?力帆股份究竟有没有能力偿还债务?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品牌车企为何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

力帆重整失败或将破产

据力帆股份发布的公告显示,力帆股份、力帆财务、力帆乘用车、力帆汽车销售、力帆进出口、力帆摩托车发动机、力帆汽车发动机、力帆内燃机、无线绿洲、移峰能源等12家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据了解,破产重整不同于公司“倒闭”,而是在法院主持下,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协议,制定重组计划,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债务人按一定方式全部或部分清偿债务,债务人可以继续经营其业务的制度。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破产重整不但能够保证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还能保留珍贵的壳资源。当然,重整程序只是为濒临破产企业一次“重生”的机会,如果重整程序失败而正式宣布破产,该公司将直接进入破产清算。

据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发出的《民事裁定书》显示,当前力帆股份货币资金4300万元,到期债务11.96亿元,其他财产流动性差、无法变现,力帆股份被认定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实际上,力帆股份所涉及的诉讼或债务不止于此。8月24日,力帆股份披露了公司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截至目前,力帆股份共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

力帆股份距资不抵债仅一步之遥。今年第一季度,力帆股份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减少74.88%,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9720.48万元扩大至至1.97亿元。资产负债方面,截止2020年3月31日,力帆股份流动资产为55.1亿,总资产为182.93亿元,总负债为157.19亿元,净资产为25.75亿。

从力帆股份业绩中可以看出,主营业务持续萎缩的状态下,亏损正在逐步扩大,同时,无债务偿还能力带来的违约金,也会加重力帆股份的负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力帆股份重整程序包括股权重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运营重组,这也就意味着,力帆股份不排除被其他车企收购。

中国车企两极分化加剧

力帆股份进入重整程序仅仅是中国品牌车企两极分化的缩影。一方面是以吉利、长城、长安为首的中国品牌开始向上发力。另一方面力帆、海马、众泰等中国品牌销量呈现大规模下滑,游离在生死边缘。

据中汽协数据统计,7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8.5万辆,环比下降0.9%,同比增长4.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5.1%。虽然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结束了连续下降趋势,但市场份额依旧处于被压缩状态。

生存空间的压缩使得中国品牌车企“马太效应”加剧。头部车企呈现出快速增长或维持固有份额,具体来看,吉利汽车7月销售新车10.52万辆,同比增长约15%,长安汽车(指长安系中国品牌)7月销量达12.35万辆,同比增长49.9%,长城汽车7月销售4.74万辆。

而边缘化中国品牌车企销量却不尽人意。7月份海马汽车仅销售新车875辆,同比下降68.41%,力帆汽车7月销售新车253辆,同比下降70.75%,众泰汽车在7月销量直接归零。

事实上,从研发投入上或许能够解释“头部”中国品牌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据长安汽车历年年报显示,2011年到2019年期间,其研发投入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从16.11亿元增长至44.78亿元,九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246.43亿元。此外,吉利汽车研发投入更高,近十年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反观力帆股份,从2015年开始就呈现出研发投入逐年减少态势,2019年,力帆股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为2.32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3.11%。尽管力帆股份体量小于绝大多数中国品牌车企,但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远低于行业平均值。

当然,研发投入的多与少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车企的生与死,但却可以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实力与底气。因为研发投入与产品更新换代、外观设计、核心技术等问题息息相关,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就意味着不会有未来。(来源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军工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1、哥们,这个你可说错了,哈飞与长安是合并了,不是谁收购谁,现在哈飞和重庆长安都隶属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为了将自主品牌的汽车产业做大做强,长安、哈飞和昌河都并入中国兵装集团,组成中国最大的微车集团。

2、黑龙江省政府与中国长安集团于2010年5月12日签署了《关于共同加快哈飞汽车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徐留平在签字仪式上表示按照“前三年快发展、再三年大跨越”的发展目标,2012年形成年产整车50万辆的产能,2015年形成年产整车100万辆的产能。未来五六年,哈飞汽车将迈向“百万级”!

3、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党委书记徐留平认为未来的10年将是中国汽车大发展的10年,也是竞争更为激烈的10年。对于长安和哈飞、昌河汽车来说,一方面要把规模做上去,另一方面就是要把产品、竞争力在细分市场里做到数一数二。一定要“三箭齐发“, 实现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扒一扒“长安”的底

目前军工板块中,有超过6成个股都有重组概念。而作为军工巨头的中航工业在加紧推进旗下的多家上市公司的整合。多家军工企业重组之传闻甚嚣尘上,暗流涌动。

中国嘉陵(600877):投资评级:★★★

●重组情况:传闻中国嘉陵与航晨光重组,也有传闻称中国兵装集团将整合旗下中国嘉陵、建设摩托、ST轻骑的计划,并将资产整体注入中国嘉陵。

●最新进展:兵装集团整合在进行,嘉陵未接到文件。

●风险:重组程序复杂,存在变数。

银河动力(000519):投资等级:★★★★

●重组情况:资产置换引入江南工业,主营业务将变身军工。银行动力将用现有全部经营性资产及负债置换江南集团现有军工类经营性资产及负债。

●最新进展:待国资委批复,目前进行审计与评估工作。

●风险:重组取得成效受行业景气影响很

东安黑豹(600760):投资等级:★★★

●重组情况:向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金城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中航投资持有的安徽开乐16%股权、柳州乘龙13.53%股权及金城集团持有的安徽开乐35%股权、柳州乘龙37.47%股权、上海航空特种车辆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金城专用车零部件制造事业部相关的资产和负债。

●最新进展:重组方案已经通过。

●风险:重组资产存在管理难度,注入净资产较高。

振华科技(000733):投资等级:★★★

●重组情况:收购重组。据传,此次重组注入的资产都是优良的军工电子通讯类资产: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桂林长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国营长海机器厂)、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国营第七八四厂)。

●最新进展:11月18日开始停牌,等待相关信息出台。

●风险:重组完成存在不确定性。

南方食品(000716):投资等级:★★★

●重组情况:ST南方向控股股东广西南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定向发行约6500万股股份,购买其持有广西黑五类物流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江西黑五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50%的股权和白糖仓储资产。

●最新进展:因涉及南管燃气公司80%股权的转让纠纷,近日终止重组。但2010年中旬有望再度实行重组。

●风险:重组完成以及盈利能力都存在一定风险。

东安动力(600178)投资等级:★★★★

●重组情况:中航工业将持有54.51%东安动力股权划转到兵装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长安。

●最新进展:股权变更所有审批程序完成,待有关部门审评。

风险:股权变更、整合重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核科技(000777)。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机电(600151)、航天动力(600343)、火箭股份(600879)、中国卫星(600118)。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信息(600271)、航天晨光(600501)、航天电器(002025)、航天通信(600677)、航天长峰(600855)、航天科技(000901)、中兴通讯(000063)。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西飞国际(000768)、中航精机(002013)、中航重机(600765)、贵航股份(600523)。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飞亚达(000026)、中航地产(000043)、深天马(000050)、中航动控(000738)、哈飞股份(600038)、洪都航空(600316)、东安动力(600178)、中航电子(600372)、中航动控(000738)。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广船国际(600685)、ST钢构(600072)、中国船舶(60015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风帆股份(600482)、鑫茂科技(000836)。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华锦股份(000059)、新华光(600184)、北方导航(600435)、北方创业(600967)、晋西车轴(600495)、凌云股份(600480)、北方国际(000065)、长春一东(600148)、北方股份(600262)。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长安汽车(000625)、中国嘉陵(600877)、天兴仪表(600710)。

国有资本酝酿新一轮结构调整:央企五大领域重组 这些公司即将站上风口

“长安、长安,长治久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不过我们今天聊的却不是那个凉皮、肉夹馍的“长安”,而是造汽车的长安——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安汽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62年成立的上海洋炮局,由洋务运动发起人李鸿章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12月授命英国人马格里和中国官员刘佐禹在上海松江府城外一所庙宇中创办。

1865年因李鸿章升任两江总督,而迁到南京更名为金陵制造局,主要生产各种枪炮。1929年更名为金陵兵工厂,改隶兵工署直辖。1937年“八·一三”上海事件爆发,金陵兵工厂被轰炸数次。为准备抗战,兵工厂西迁重庆簸箕石和南岸铜元局(今长江电工集团有限公司),命名为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并在1938年3月1日恢复生产,在抗日战争中提供了3000余吨,手榴弹三十万余发和各类约五十万支,是整个抗战期间最大的兵工企业。

在军统授意下于1942年在九龙坡区的杨家坪绿瓦楼中(原国民革命军第8战区司令部所在地,现为重庆理工大学行政楼,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秘密开办了最早的"士继公学",名义上为工厂的私立技工学校,实际是暗中培养抗战武器装备设计人才,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结束后1946年改名为21厂技校,后来成为重庆理工大学的前身。

后期更名为中央兵工总局国营四五六厂。1957年,中央提出“军民结合,学会两套本领”的生产方针,以这个方针为指导方向,四五六厂的200多名工人在1958年面临资金不足、没有机床和模具的情况下,历时3个月,以威利斯M38A1为基础,逐个零件反复测绘仿制,试制出中国第一辆越野车——长江牌46型越野车。与此同时,中央兵工总局国营四五六厂更名为长安机器制造厂。

1957年改制为重庆兵工厂,开始试制长江牌46型吉普车,并在1958年试制成功,并参加了1959年的国庆阅兵仪式。1963年底停产,累计生产1390辆,停产后将技术资料转交北京汽车制造厂,成为闻名于世的北京吉普。

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军工企业要利用富余生产能力生产民用产品。1979年4月,中央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鼓励军工企业利用富余生产力生产民用产品。80年代初,长安厂和日本铃木公司正式签订技术贸易合作协定书,进行微型汽车和发动机项目的合作。长安参照铃木Carry ST90车型进行研发。通过仿制和与铃木的技术合作成功生产了以铃木ST90微型汽车为原型车的微型面包车,俗称“长安车”。年11月15日,第一批长安牌SC112微型厢式货车和SC110微型载货汽车正式下线,标志着长安厂正式从军工企业转型为民用车生产企业。

SC110和SC112的成功“试水”为长安厂与日本铃木汽车的合作奠定了基础。1993年6月,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于长安拥有微型车生产经验,合资公司成立后着手打造的第一款车型便选定为年诞生的第二代铃木奥拓。

90年代初,长安厂在国内微型车领域已经占有了较大的市场,江陵厂的发动机产量也有了巨大的突破,1995年1月,长安厂与江陵厂合并为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10月13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98年推出了基于铃木Carry打造的长安之星微型汽车。

1999年6月和7月,长安奥拓都市贝贝化油器型和电喷型相继上市。

同年9月17日,羚羊SC7100通过重庆市人民政府汽车工业办公室和重庆市经委组织审批并投入小批量试生产。

2000年6月,长安铃木推出名为快乐王子的奥拓新车型,该车采用日本本土铃木Works RS系列的外观设计,一时间再次成为众多家庭的首选车。

与海外品牌的“联姻”让长安汽车尝到了甜头,其寻求成熟品牌合作的步伐也随之加快,2001年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1月18日,长安福特嘉年华作为福特在国内投产的首款轿车正式下线。

2004年2月,长安福特推出了继嘉年华之后的第二款车型——福特蒙迪欧。该车一经上市便立即获得市场的认可,成为当时国内中高档公务车及家用车的又一选择。

2006年2月27日,长安汽车集团、福特汽车公司与马自达汽车公司在重庆公布了进一步加强三方合作伙伴关系的计划,公司正式更名为长安福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2006年3月25日,在长安福特重庆工厂投产的国产马自达3正式上市。

2007年4月9日,由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联合组建的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年底马自达2的上市为长安马自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2年8月27日,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以及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发布联合声明,长安福自达将分立为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两家合资企业。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与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共同成立了长安沃尔沃,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以技术转让的形式授权长安福自达汽车公司生产及销售沃尔沃S40轿车。

2011年,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2012年,DS品牌携旗下产品正式登陆中国,作为标致雪铁龙汽车集团旗下的新世代豪华汽车品牌,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创新、个性化以及激发灵感的驾乘感受。

2006年1月15日,在长安汽车的主管单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牵头下以重庆长安为主体成立了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开始大力国企资产重组,哈飞汽车被并入长安汽车旗下,成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子公司。2009年7月1日,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2009年11月10日,在中国政府的主导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对旗下的汽车业务兼并重组,中航汽车全部并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形成了新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从兵工厂的创建,到改革开放后逐渐进入民用车生产领域,长安如今已经是国内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相信随着长安汽车在汽车设计、研发和生产经验的逐步丰富,必将引领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正式接盘力帆,瞄准换电新风口,长安汽车迎来最强对手!

 国务院国资委17日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视频会议。会议总结了上半年工作,并对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尤其在央企重组和资源整合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会议提出, 下半年要稳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 ,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大型邮轮、工业互联网等协同发展平台;持续推动煤炭、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产整合,加快推进免税业务、煤炭、码头等专业化整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重组整合为契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国有资本布局正在酝酿一轮新的结构调整,手握核心技术的央企将有大动作。”有分析人士这样认为。

 五大领域央企重组会有谁

 本次年中工作会议提出,下半年要稳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这五大领域的央企值得逐一梳理。

 就在前几日,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央企整合一是围绕战略,推动集团层面重组,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推动专业化整合,这是近两年来国资委更强调的整合方式,国资委将继续通过无偿划转、有偿重组、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打破企业边界,推动专业化整合,将分散的业务向有主业的企业集中;三是加快企业内部深化重组,争取在中国建材等已有试点企业中探索总结经验。

 具体到装备制造领域,有国企改革专家告诉上证报记者,电气、机械、汽车等行业是重组可能性比较大的方向。

 例如, 电气设备领域的央企有哈尔滨电气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 ,这两家央企曾在2016年5月进行了一把手对调,被外界视为可能推进重组的信号。在汽车领域, 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兵装集团(旗下的长安汽车) 这三家央企间的整合调整也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在人事变动上,2017年8月,一汽集团和长安汽车曾对调换帅。今年5月,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和兵装集团再次迎来新一轮的高管人员岗位互调。有分析人士认为,这预示着三家汽车央企战略整合可能性的进一步加强。

 化工领域央企主要有三家: 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化工集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化学”) 。7月13日,国资委宣布,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兼任中国化工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化工集团原董事长退休。业内人士认为,坊间屡传“绯闻”的中国化工集团与中化集团合并有望提上日程。

 近期,煤炭行业重组已陆续落地。按国资委关于非专业涉煤央企退出煤炭行业的统一部署,5月8日, 中煤集团和保利集团共同签署股权无偿划转协议,保利能源被无偿划转给中煤集团

 电力领域此前也有多例重组,包括: 中电投与核电(电投集团)、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能源投资集团)。目前,电力央企还有大唐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以及中广核、华润电力、国投电力等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神华与国电集团重组方案确定之后,华能、大唐、中核、中广核等电企间开展同业整合的可能性已变得更大。”

 在通信领域,国资委已于6月27日宣布,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 。重组后,两公司将并入新成立的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业内人士看来,两大通信央企的“合并同类项”,将重塑通信产业格局,在整合产业和资源后,利好5G发展。

 打造四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关于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大型邮轮、工业互联网等协同发展平台的构想,上证报记者从相关企业了解到,各平台或将包括不止一家央企,至于平台组建形式是企业联盟还是单独成立新公司,目前还不确定,企业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那么,上述四大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可能会涉及哪些央企?

 目前,发展北斗产业的央企单位,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外,还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北斗系统已在汽车前装市场、智能手机、高精度应用等五大方面实现了产业化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全国建立了超过1800个地基增强站。在天上北斗卫星和地上“一张网”的支持下,可精准至“厘米级”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有望“赋能”各行业转型升级。据了解,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负责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一张网”的建设。

 至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平台的构成,据记者了解,将包括多家央企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简称“中国电子”)将是重要的支撑单位。此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也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布局多年。

 中国电子于今年6月24日召开了中国电子工业互联网成果发布会,并宣布与长沙市国投、长沙市高新区共同设立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电子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则于2015年6月成立了首个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航天云网,目标是构建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第三方商业与金融资源,服务于制造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近日,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兵装集团旗下长安汽车等三方签署移动出行意向协议书,将合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打造共享汽车领域的“队”。此外,央企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的A股平台中国汽研,也涉及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其旗下“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工程开发、测试认证第三方工程咨询服务机构。

 两到三家央企集团股权多元化

 在混改方面,国务院国资委的年中会议提出,下半年要稳妥推进两到三家央企的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近期,东航集团“混改2.0”锁定上市平台东方航空,拟在A股、H股定增募资逾百亿元,引入均瑶集团及其旗下吉祥航空,还有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上证报记者注意到,除央企“七大领域”混改持续深化外,地方国资的运作也日趋灵活,国有资本进驻民企案例在增加。此外,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参与国企混改也有望取得新的进展。

 国资委还对市值管理作出部署。会议提出,企业集团要切实担负起市值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上市公司运行情况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支持上市公司持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央企整合彰显1+1>2效应 能源集团上半年实现利润402亿元

 下半年央企重组料再发力 “两化”合并预期升温

国资委动态>>>

 国资委年中会议透露下半年国企改革新思路 五大亮点值得关注

 国务院国资委会议指出 下半年建立金融业务投资企业负面清单

 国资委:央企降杠杆成下半年发力重点

长安跨越星v5时间设置

日前,?*ST力帆(601777)发布对外发布了一份《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公告》,这宣告自去年以来就在流传的吉利收购力帆被实锤了。

公告显示的具体重整方案为:由吉利迈捷、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的"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以及吉利迈捷、吉利科技或二者持股比例达70%以上的绝对控股的公司,成为参与公司重整投资的实施主体。

公告显示,公司现有总股本13.14亿股,其中涉及员工股权激励需回购注销的限售股2793.13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2.86亿股。重整计划将以12.86亿股流通股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25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共计转增32.14亿股。这32.14亿股转增股票不向股东分配,全部由管理人按照重整计划的规定进行分配和处置。

据悉,转增股票中的约9.65亿股将分配给力帆股份及十家子公司的债权人用于清偿债务。其中约4亿股将分配给力帆股份债权人用于清偿债务,约5.6亿股将提供给十家子公司用于向其债权人分配以清偿债务。

完成重整工作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力帆控股变更为满江红基金,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将成为拯救力帆的主力军。

众所周知,力帆就是一个烫手山芋。根据8月*ST力帆发布的公告,公司(含子公司)近12个月内未披露的涉及诉讼(仲裁)金额合计约2.98亿元;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累计金额50.37亿元。债台高筑,无疑给"接盘侠"吉利留了一个大坑要填。

那么吉利收购力帆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有人说最大的价值在于摩托车业务和手中持有的地块,其实吉利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换电市场。

作为回顾,今年5月份,换电站作为新型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换电模式也迎来了发展新局面,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下一个风口。为响应国家政策,新能源车企均积极将政策落到实处。

今年9月16日,吉利科技集团换电模式发布会在重庆召开,吉利科技智能换电站全国首发亮相,换电模式率先落地重庆两江新区,今年计划将在重庆建设完成35座换电站。而早在今年7月30日,长安新能源也成立了换电联盟,并举行了主题为"智慧焕享,绿色畅行"的发布仪式。

显而易见,吉利汽车接盘力帆,最大的好处便是借助力帆的现有资源开拓西南"换电"市场。公告中显示,产业投资人的受让条件包括产业投资人将向上市公司提供优质产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协助将力帆打造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车型制造唯一的上市平台,并择机将中高端智能网联换电业务注入,通过资产重组为上市公司导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重点鼓励的换电新能源汽车生产、汽车与摩通产业整合机遇、产业技术支撑等。

简单点说,就是吉利要借助力帆来大肆开展换电业务。根据计划,吉利今年要在重庆建成35座换电站,到2023年落成200余座换电站。力帆旗下的移峰能源和基于换电模式的"盼达用车",正好可以作为吉利换电业务现成的载体。由此一来,吉利汽车也将成为重庆本土车企在新风口之下的最大竞争对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按左边一个时间按键,等行车电脑的时间在闪动时,再按右边的SET设置键,按一下SET是调整一下,长按SET设置键是时间数字会快速跳动。

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是由重庆跨越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控股,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华亚企业总公司参股,于1999年通过资产重组成立的一家汽车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