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达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_福斯达最新招聘职位
1.一周新能源:又一家车企破产了……
比亚迪
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纯中国汽车品牌,全球新能源客车引领者、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引领者,高新技术企业,在汽车领域,凭借技术研发和创新实力,比亚迪已经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目前新能源电动车型有宋、元、秦、唐、汉等。
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立志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 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现拥有吉利汽车品牌、领克品牌和几何品牌,拥有宝腾汽车49.9%的股份及全部经营管理权,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
腾势
腾热新能源,2010年成立,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腾势汽车”),由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与世界豪华车和商用车制造巨头德国戴姆勒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目前旗下车型有腾势X。
北汽新能源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2009年成立,是由世界500强企业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并控股,行业影响力品牌,电动汽车十大品牌。旗下新能源电动车型有北汽新能源EC、EC5、EC3等。
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2015年成立,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所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2018年10月10日,车和家发布智能电动车品牌“理想智造”,2019年4月10日首款增程式电动车一一理想智造ONE正式开启预定。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2014年由何小鹏、夏珩、何涛三位联合创始人共同创立,总部位于广州,是中国第一梯队智能汽车设计及制造商,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新能源电动汽车品牌。目前新能源车型有小鹏汽车P7、小G3。
威马汽车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WMMotor),2015年成立,是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创始人为前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兼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沈晖。目前新能源车型有EX5、EX6。
ARCFOX
ARCFOX,是北汽新能源旗下全新生态品牌。ARCFOX品牌名由两部分构成,首先是“Arc”,原意来自Arctic(北极),象征着极致世界,其次是“Fox”,也就是狐狸。目前新能源车型有ARCFOXαT。
蔚来汽车
蔚来汽车,2014年成立,是一家立足全球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总部位于上海,致力于通过提供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打造全球范围内的用户企业。目前新能源车型有蔚来ES6、ES8、EC6。
爱驰汽车
爱驰汽车,一家驱动汽车行业进化的智能电动车公司,爱驰汽车总部及技术中心设立在上海,在德国设有全资子公司爱驰恭博汽车有限公司,还在美国底特律设有前瞻技术实验室,爱驰汽车先后建成上饶汽车制造基地、上海嘉定技术中心、常熟电池包工厂等研发制造基础设施。目前新能源车型有爱驰U5。
一周新能源:又一家车企破产了……
全球生产汽车电池的上市公司有:
1、002091江苏国泰:锂电池电解液。
主要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生产锂电池电解液和硅烷偶联剂,锂电池电解液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占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30%,公司有望凭借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00839中信国安:锂电池正极材料。
公司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的生产厂家,同时也是国内唯一大规模生产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厂家。奥运期间以盟固利公司锰酸锂产品作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装配于50辆纯电动大客车。
3、600846同济科技:燃料电池。
参股上海中科同力化工材料有限公司36.23%的股份。该公司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的研发,包括具有创新化学结构的质子交换树脂和质子交换膜的研制。
4、600196复星医药:燃料电池。
参股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36.26%的股权。该公司是专门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开发了5个系列的燃料电池产品,建立了全套的中小功率(0.1kW-30kW)与大功率(30kW-150kW)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动力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集成制造技术及批量生产的能力与设施。
5、600104上海汽车:燃料电池。
大股东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该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股份制企业,“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国家认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先生带领下主要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新源动力的第一大股东,长城电工参股11%,新大洲A参股3.42%。
时间已经来到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了,元旦假期已经可以进入倒计时了。在新能源车圈里,每个月的第一周,基本上都是各家新能源车企争相晒出成绩单的日子。当然了,愿意主动晒出成绩单的,成绩肯定都不会差。
似乎这几天加入到报喜行列的车企比上月更多了。在11月份,蔚来、理想和小鹏的交付量分别为5,291、4,646和4,224台,三家同时都创下了自家单月交付量的新高。其中蔚来前11个月的累计交付量达到了36,721台,理想和小鹏都分别达到了26,498台和21,341台,成绩可谓相当的喜人。但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个星期内,这三家新势力的股价都莫名其妙大幅跳水,市值跌掉了不少。
除了这三家新势力带头领跑之外,在11月,另外的三个品牌表现也相当不错。其中威马11月销量为3,018辆,零跑销量为20,32辆,哪吒则交付了2,122辆,都实现了同比的大幅增长,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已初步形成。
不过相比起这几家新势力的成绩单,传统车企上汽通用五菱就显得霸气许多,因为宏光MINI?EV在11月的销量,竟然高达33,094台。换句话说,宏光MINI?EV一个车型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上面提到的这6家造车新势力的月销量之和。此外,比亚迪汉(DM+EV)的总销量也达到了10,105辆。
两个字:霸气。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的新能源车企都能在这大好形势下存活下来。这周里,又有一个新能源车企倒下了——众泰汽车旗下的众泰新能源被正式申请破产清算。我已经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个倒下的新能源品牌了,但不一样的是,众泰新能源并不是什么造车新势力了,甚至算得上是国内比较早的新能源车企业了。
可以说,众泰新能源是有过高光时刻的。早在2008年,众泰就推出了首款纯电动车,并且到2017年时,按照当时官方的说法,众泰新能源已累计销售超过9万辆,占全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总体销量的18%。
此外,众泰新能源汽车当时还拥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我翻查资料看到,当时网上报道这研究院研发队伍达500人,包含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等海内外高级人才100多人。
所以2017年底,福特还和众泰还成立了合资公司,目的很明显,就是冲着众泰新能源这块去的。但现在看来,福特当时真的看走眼了。
汰弱留强还在继续,所以现在去讨论中国品牌能不能在新能源车领域真的实现弯道超车还为时尚早,但至少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中国品牌目前是明显占据了上风。
但从明年开始,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就要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了。我始终认为,大众的新能源车,将会是所有品牌都不能轻视的对手。
在上个月发布了ID.4X和ID.4?CROZZ之后,这星期大众又有新动作了。
前几天,江淮汽车发布公告,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因为大众汽车通过增资,已经持有江淮大众合资公司的75%股份,所以江淮大众“改旗易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这套路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在华晨与宝马的合资公司里面,宝马同样也是持有75%的股份,只是宝马还没有让合资公司改名罢了。
先抛下江淮日后的发展不说,大众控股这家合资公司的目的,已经在公司的经营范围上说的很明显了:“其经营范围包括研发、制造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部件;销售整车以及其零部件、组件、配件;进口及在中国购买其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等。”
南北大众两个电动车工厂的产能,加上大众安徽公司的产能,大众真的是准备要在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上大干一场了。
虽然国产的ID.4系列车型还没上市,但大众ID.3在欧洲却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在10月份,也就是在欧洲上市后的第二个月,销量就突破了万辆,超越了雷诺Zoe排名第一,而特斯拉Model?3在欧洲的销量只有不到2000辆。
而最近有消息指,ID.3明年也将会由南北大众分别引入国产了。在15-25万元这个价格区间,大家觉得中国品牌新能源车能抵受住来自大众的攻势吗?
新能源车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也令不少目前在燃油车市场比较弱势的外国品牌,看到了翻身的机会。
前几天,现代汽车集团在一场活动上,正式发布了全新电动汽车专用平台E-GMP,以及全新的高速电机和电池系统。按照现代集团的介绍,E-GMP平台是专为电动汽车打造,百公里加速时间最快可达3.5秒。
最特别的是,E-GMP平台首次搭载了“减速器隔离开关”(EV?Transmission?Disconnector,动力分离装置),可根据行驶情况,在2WD和4WD驱动模式下自由转换。换句话说,需要日常可以只使用后驱模式增加续航里程,需要更强性能的时候才切换为四驱模式。
在续航能力方面,在NEDC工况下,充电一次可行驶600km。同时E-GMP平台搭载400V/800V多功能快充系统,采用超高速充电设施时,14分钟内电池可充至80%,意味着充电5分钟就能行驶100km。按照现代集团的计划,2025年前就要推出11款纯电动汽车,所以我掐指一算,等于从2021年起就是平均每年接近3款新车的节奏了。
2021年起,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就开始密集上市了,而现在离2021年只剩下二十多天了。在剩下的这二十多天里,还会有什么更有意思的新鲜事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