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2024,汽车之家2024最新报价大全
1.不再看一汽脸色?奥迪在华组建第三合资公司,2024年投产!
2.又一款神车即将\"复活\"?全新本田S2000预计2024年发布
3.2024年上市,奥迪A9 E-tron将成为大众集团的技术之光?
根据汽车之家查询得知:奇瑞发动机在全球排名中表现优异,位居第二。目前2024年,全球排名前五的车发动机分别是:
1、捷豹发动机(JaguarLandRover)。
2、奇瑞发动机(Ford)。
3、沃尔沃发动机(Volvo)。
4、丰田发动机(Toyota)。
5、本田发动机(Honda)。
6、奇瑞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尹同跃。公司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等领域。2016年8月,奇瑞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450位。2019年,奇瑞在“一带一路”中国企业100强榜单排名第90位。2020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位居第一。
不再看一汽脸色?奥迪在华组建第三合资公司,2024年投产!
据悉,奥迪在最近成立了一个名为Artemis的团队,其目标是打造一款旗舰的电动轿车。这款旗舰电动轿车将搭载最新的电动动力总成、电池和自动驾驶技术,从而引领电动豪华车市场的发展。
按照计划,这款旗舰电动轿车将于2024年投放市场,即将问世的全新奔驰EQS和电动版捷豹XJ将会成为它的直接竞争对手。据最新的消息表明,这款旗舰电动轿车可能会冠以A9?E-tron之名。
据悉,该旗舰电动轿车的内部代号为E6,其设计灵感来自于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发布的奥迪Aicon概念车。除了采用电动新技术外,A9?E-tron还将提供广泛的互联互通功能,包括5G连接、car-to-X车联网、增强现实和无线升级等一系列功能。
有传言称,A9?E-tron将采取运动轿车或者掀背式车身形式,其外部尺寸与现款A7相近,但内部空间能够与A8看齐。这样的空间水平,才有资格能称为奥迪的全新旗舰电动轿车。
按照大众集团的电动战略计划,大众汽车集团预计将2029年之前为电动化投入多达600亿欧元。以助力旗下奥迪、宾利、兰博基尼、保时捷、西雅特、斯柯达和大众品牌推出75款纯电动车和60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而370亿欧元的研发费中,有120亿欧元是为奥迪品牌预留的。奥迪也计划在2024年之前推出多达20款纯电动车和10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旗舰轿车电动化似乎是目前豪华品牌的一大趋势,奔驰已经用EQS的亮相惊艳了世人,希望奥迪的A9?E-tron也能够跟上奔驰的脚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又一款神车即将\"复活\"?全新本田S2000预计2024年发布
继在2020北京车展宣布国产e-tron和Q4e-tron两款纯电动车型后,奥迪近日在电动化领域又公布了一项“大动作”。
10月13日,奥迪与一汽在长春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全新合资公司,该公司将生产PPE平台纯电动车型。根据规划,此次新合资公司引入的PPE平台,是奥迪与保时捷共同为大型电动车开发的高端平台。据悉,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投产,未来将基于一汽-大众奥迪现有的经销商网络进行销售。
“奥迪一汽”,奥迪将占主导地位?
有别于此前的一汽-大众奥迪命名形式,此次签约仪式背景是以“奥迪一汽”的方式命名,虽然双方目前并未公布相关股比信息,但有理由相信,奥迪在此次的合作中会占据主导地位。
在整车合资合作项目中,奥迪在华已拥有两家合资公司的股份,分别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汽大众有限公司,德国奥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两家合资公司所占的股比分别为10%和1%。
中国作为目前全球体量最大、增速最快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奥迪相当看重。在过去的2019年,奥迪全年在华实现累计销售新车超69万辆,同比增长4.1%的成绩,这为其加码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坚定的决心。
无论是“北奥迪”还是“南奥迪”,德国奥迪在这两家合资公司的股比并不算高,极大程度地掣肘奥迪在华发展的决策。因此,“奥迪一汽”的到来将为奥迪在华发展提供更多的话语权。
对于奥迪而言,此次“奥迪一汽”合资公司的成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杜思曼表示,“这一合作再次突显了中国市场的战略意义。我们将更加重视奥迪在华业务,并积极推动中国市场的创新发展。”
四大制造平台助力奥迪实现电气化转型
作为一汽的重要合作伙伴,一汽与奥迪已携手走过24个年头,迄今已实现奥迪Q2L、奥迪Q2L?e-tron、奥迪A3、奥迪Q3、?奥迪Q3?Sportback、奥迪A4L、奥迪Q5L、奥迪A6L、奥迪A6L?TFSI?e等明星车型的本土化生产,覆盖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产品板块,销量占比超九成。同时,一汽-大众奥迪还负责26款奥迪进口车型的授权销售和服务。
在新能源汽车“新四化”变革的推进浪潮下,奥迪早已在中国市场做好了产品布局工作。目前已引入MLB?EVO平台和MEB平台两大纯电动车制造平台,分别诞生于这两大平台的奥迪e-tron、e-tron?Sportback和奥迪Q4?e-tron将于今年内和2022年推出。
奥迪目前共有MEB、MLB?EVO、PPE和J1四大纯电动车制造平台,分别代表着入门、高端、旗舰和性能取向。奥迪未来将依托这四大平台推出不同定位的纯电动车型。其中,MEB平台所衍生的车型属于走量范畴;MLB?EVO平台所打造的车型定位于中高端;而此次引入的PPE平台则将打造奥迪品牌的旗舰电动车型。
这里需要着重介绍PPE平台的特点,该平台主要用于打造中大型和全尺寸豪华电动车型,车身长宽均可调整,并搭配不同尺寸的电池组,支持800V电压/350kW快充。以后置驱动电机布置形式为主,亦可通过增加前轴电机构成全时四驱。此外还可适配空气悬架、后轮转向等功能。
至于J1平台,是由保时捷主导开发的平台,保时捷Taycan是基于该平台打造的首款量产车型,奥迪未来也将计划基于该平台推出四门高性能车型e-tron?GT。
走势利好,增强奥迪加码中国市场信心
根据奥迪此前公布的电动化车型推进计划,除了现有的国产奥迪Q2L?e-tron,国产奥迪e-tron目前已在长春工厂下线,有望在今年底上市。在2021年底前,奥迪将在中国市场推出6款电动车型。至2025年,奥迪计划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车型的销量占比提升至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今年前三季度,一汽-大众奥迪在华市场交付新车51.2万辆,纵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较往年同期成绩仍增长4.5%。其中,国产车型占总销量超93%的份额,达47.4万辆,同比增长7%,增长势头强劲。
“北奥迪”销量持续攀升;“南奥迪”也已获得生产资质,首款车型A7L呼之欲出。“南北奥迪”共同发力,助推奥迪在华市场份额持续增长。而此次引入的PPE平台,将助力奥迪在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加速,同时推动奥迪电气化转型的速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4年上市,奥迪A9 E-tron将成为大众集团的技术之光?
作为头文字D里差点击破拓海和AE86"主角光环"的神车——?本田S2000大部分车迷在国内基本无缘驾驶。虽然在前几年本田推出过一个K-CAR版本的继任车型S660,但是依旧与国内的车迷无缘。
随着近些年马自达将MX-5、丰田将86和SUPRA、斯巴鲁的BRZ都引入到国内,而且受到国内车迷们的热捧,那个热血的本田终于有点坐不住了。
日前,小编从国外媒体得到消息,根据本田内部的消息称,本田将在?S2000?车型诞生25周年之际,也就是2024年推出新一代的S2000跑车,并依然采用两人座布局。
根据消息,全新一代本田S2000车型依旧会继承初代本田S2000车型的特征,采用两人座布局,采用修长引擎盖和短悬垂,车身尺寸上依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大量采用铝合金和碳纤维材质,来进一步促进全车轻量化,预计未来全新一代S2000的整备质量低于1360kg。
而各位车迷们最关心的动力部分,据悉全新一代的S2000极有可能搭载思域Type?R车型上那台320马力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但是,本田为了使满足全新S2000能够更加畅快的驾驶,肯定会对其性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预计在新一代本田S2000车型上该发动机可输出超过350马力,匹配六速手动变速箱。
从1999年发布到2009年停产,第一代本田S2000在小型跑车市场倍受欢迎,那台在法拉利458出现之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升功率之王——F20C也是颇受性能车爱好者的热爱。而国内的性能车粉丝一直鲜有机会接触到当年的"神车",而如今随着丰田大举GR的运动牌进入到国内市场,而在运动和性能上面更有话语权的本田也极有可能将新一代的S2000引进到国内市场。
对于全新的S2000,大家有怎样的期待?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想看更多车讯,请关注私家车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D级电动豪华车领域,除了已经上市多年的特斯拉Model?S以外,大部分的传统豪车制造商其实都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奔驰EQS概念车
捷豹纯电XJ假想图
比如奔驰将以专用电动平台打造的EQS旗舰轿车,宝马也有推出纯电7系的打算,通用旗下的凯迪拉克则准备了旗舰纯电轿车Celistiq,捷豹新一代纯电XJ更是打算在今年年底抢先发布。
作为大众旗下豪华品牌的奥迪自然也不会无动于衷,早期我们从外媒听到传闻奥迪原本是计划开发一款纯电动A8轿车,来针对将要登陆市场的一众D级豪华电动对手,并达成其电动豪华车领导者的“野心”。
但现在似乎奥迪意识到无论是想当豪华电动车的头部品牌,还是想吸引到更多高端用户来买账,如果仅靠电动A8都难以达成,还不如直接推出一款全新的电动旗舰豪华轿车,因此奥迪就把这项工作直接交到旗下的Artemis工作小组手中。
根据奥迪的描述,这款高效的电动旗舰轿车计划最早于2024年上路,该车是奥迪在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展示的Aicon概念车的衍生车型。
Aicon概念车的长宽高尺寸为5444/2100/1506mm,轴距为3470mm,其轴距相较奥迪A8长轴版还要多出240mm。
车内虽然采用2+2座椅布局,但由于该车配备L5级自动驾驶系统,因此取消了传统车辆上所有的控制器和显示器,如方向盘、踏板、各种按钮和仪表等,而是提供一个更为纯粹的乘客座舱。
动力和电气技术方面,概念车配有四台电机,综合最大功率为257kW,扭矩输出为550Nm。车辆支持800V充电以及感应线充电技术,仅需30分钟即可将电池充至80%电量。
由于概念车的车身采用轻型复合材料打造,并且优化了空气动力性设置,因此其续航里程可达700到800公里。
虽说量产版电动轿车不会完全照搬Aicon概念车的造型设计,也不会承袭它所有的科幻基因,但奥迪承诺该车在上市时将配备最新的电动动力总成,电池和自动驾驶技术。
它还将具有5G连接功能,包括未来将普及的“汽车到X”功能、现实增强以及无线升级等。
新车型的内部代号为E6,目前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内部人士表示,它将采用运动轿车或掀背车的造型风格。据称,该车的外部尺寸跟当前的奥迪A7类似,但其内部将提供A8轿车的空间水平。来自奥迪德国总部的消息称,它可能会以A9?e-tron的车名投入生产。
该车推出后,将成为大众集团旗下乘用车品牌,包括奥迪、宾利、兰博基尼、保时捷、西亚特、斯柯达和大众等已计划推出的多达75款电动车和60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技术展示平台,这也是到2029年大众集团600亿欧巨额投资的电气化战略中的一部分。
奥迪董事长Markus?Duesmann
研发A9?e-tron电动新旗舰的Artemis工作组是奥迪新任董事长马库斯·杜斯曼(Markus?Duesmann)计划的核心组成,他现在的工作重心是要让奥迪重获技术领导者的声誉。
Artemis将与奥迪的常规开发部门,以及更多来自大众集团的工程师与软件专家携手合作,“迅速而非官僚主义地创造用于电动车及高度自动驾驶的技术”。
该部门由亚历克斯·希辛格领导(Alex?Hitzinger),这位现年49岁的德国人目前是大众集团自动驾驶研发部门的负责人。他曾在红牛F1车队工作过,之后还负责过赢得勒芒大奖赛的保时捷919?LMP1赛车的开发。
他也曾为苹果公司已被取消的Project?Titan电动车项目工作过,并与大众汽车的商用车部门合作开发了全新的ID.Buzz——该车被认为是大众T1的当代电动翻版。
在亚历克斯的带领下,Artemis将向那些已在电动领域取得领先的新势力品牌学习,提升自己团队的敏捷性与执行速度。董事长杜斯曼表示,新工作组将获得“很大的自由度,并将在全球开展工作”。
除了奥迪自己的InCampus技术中心,Artemis工作组还将得到大众集团全新成立的Car.Software业务部门提供的数字化服务,该部门聚焦操作系统和互联、智能车身和座舱、自动驾驶、车辆和能量性能、以及服务平台和出行服务五大领域。
奥迪还计划通过Artemis与保时捷进行更紧密的合作,特别是在平台开发方面。二者已经在J1平台上进行了合作,该平台为Taycan和即将到来的E-tron?GT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们还共同研发了尚未公布的PPE平台,预计该平台将在2022年面世的第二代保时捷Macan电动版中首次得到应用。
奥迪AI:ME概念车
奥迪AI:Trail?4x4
除了A9?e-tron外,据外媒了解Artemis还在负责推进奥迪其他的现有项目计划,其中就包括在2019年推出的AI:ME概念车的量产版,预计该车将成为奥迪A2的精神继任者,此外还有AI:Race电动跑车和AI:Trail?4x4的量产版提案。
事实上,除了为全新的奥迪旗舰车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并推进其他新款纯电车型的研发,Artemis还负责在整个品牌中引入新技术的工作,这对于奥迪在不断变化的汽车领域中(包括特斯拉,Rivian和Lucid等竞争对手以及众多的中国电动新势力品牌)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
“目前的电动汽车计划将我们的全部能力都发挥了出来,”杜斯曼表示,他同时也是大众集团董事会的研发主管。“问题是我们如何在不损害现有项目计划的情况下,去开展更多的高科技项目,同时把握住市场上的新机会。”
奥迪已宣布,计划到2025年推出多达20款纯电动和10款插电式混动车型覆盖各细分市场。为此,奥迪在370亿欧元的研发支出中,已准备首先拨出高达120亿欧元的经费。
此次无论是全新的A9?e-tron电动旗舰轿车,还是作为探路先锋的Artemis项目团队,都是奥迪在电气化浪潮来袭时想要突破困局做出的积极努力,它们也是奥迪决心深耕纯电市场的证明。
至于奥迪能否通过Artemis在接下来的电气化征程中超越其他传统品牌走到前列,甚至超越特斯拉,那就只有等市场来验证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