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米汽车为什么会选择北京亦庄?

2.小米汽车注册地揭晓 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3.入选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后 小米汽车尚缺造车资质

4.错失蔚来后,亦庄没有再失去小米 | 汽车产经

马家桥,北京六环外的一个小镇。

最近的地铁站在10公里外。下了亦庄线,地铁站门口会有黑车司机等很久。他们用当地方言喊着“马驹桥不会走,就差一个”。在镇上,村庄之间有一大片农田。鸡叫狗叫此起彼伏。夕阳西下,这是北京罕见的牧歌。

小米汽车厂落户的消息打破了长期的平静。空空气中充满了期待和一丝焦虑。马家桥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一夜之间,外界的目光全部聚集在马家桥,媒体纷纷赶来。

随着一座名为“马驹桥智造基地退休总部”的建筑正式挂牌,小镇开始走向未来。

11月27日纸协议的签署,预示着总投资630亿元的小米汽车工厂将在未来几年内崛起于马家桥镇,并在这里带来可观的就业机会。

“产业为王”,大家都很清楚,马家桥镇已经濒临腾飞。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在盯着这个小镇,试图在街狗的吠叫和麦田里**的玉米秸秆中找到小米车的线索。

而小镇人更关心的是,在工业落地的洪流下,会遇到怎样的命运转折。虽然小米首款车要到2024年才能量产,但在小镇马家桥,海浪拍打着岸边,暗流涌动。

■村民的“财富密码”

站在方新店村,村民阿杰抬头望去,看到远处的工地有了新的变化。

一个名为“和创工业中心”的项目即将完工。在这个项目周围,越来越多的起重机将建筑堆积得越来越高。新城镇和村庄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阿杰笑着说,他住的平房只是一个比较小的“别墅”。他脚下的村庄迟早会成为一座繁华的城市。

“你看到那边的标志了吗?”顺着阿杰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蓝色标牌上的四个字醒目——“腾退区”。

标有“腾出区域”的标志

阿杰说,只要插上品牌的地方,灰尘最终还是会回到灰尘里,成为工厂的建设用地。被拆迁的业主也将获得可观的拆迁补偿。

不仅是阿杰所在的方新店村,包括周莹村、小星村、杨秀店村、古庄村、张晓星湾村、张村、石春村在内的八个村,到处都贴满了这样的标语,而不是早些年写在房子上的“拆迁”两字。虽然视觉冲击力少了很多,但两者都是同一个“财富密码”。

马家桥努力把这片土地打造成具有“网络味”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3月,马驹桥智造基地静修指挥部陆续发布15个招标公告,共有15个招标项目。规划中,项目总拆除建筑面积41.1万平方米,总预算24.2亿元,其中方新店村项目资金高达13亿元。

据开发区区域协同事务局介绍,马驹桥镇位于亦庄新城智能制造组团。根据亦庄新城规划,智能制造产业区将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

“马驹桥智造基地撤退指挥部”

在总部周围,一些房屋已经被拆除,地上的碎瓦就是这些房屋的遗迹。总部周围有“腾空区”的标志,说明最后连二楼的总部都会一起拆除。

“听说明年3月前,这些村子就要搬走了,方新店以西的区域最终可能会成为小米的工厂。”

阿杰昨晚在酒桌上听到了这个消息。有老人说小米汽车厂在方鑫店门口的地里。现在这片土地被栅栏包围着,到处都是庄稼。

在方新店,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小米厂要在这里落地,这是他们饭后最大的谈资。几年前,这里的人没有参加“拆建”的盛宴。最后,还有一个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小米来了。

一些租房的人已经开始和租客谈判,所以租赁合同只签到2022年3月。在新店和周莹的交界处,很多门都被关上了,窗户被灰尘覆盖。

至少在这一刻,村民们是幸福的。他们建造了这个村庄,现在他们想见证它的消失。来来去去,会带来更好的生活。

■与 蔚来 “相亲”后,亦庄终于“嫁给”小米。

出行变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方鑫店所在的亦庄成为北京高端制造业的福地。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设,今年前三季度,亦庄经济开发区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

2021年,亦庄曾经错过了蔚来。传闻2021年,蔚来“生死攸关”,亦庄不愿投资,以至于命悬一线的蔚来选择了合肥,这让亦庄人至今后悔不已。

命运又来了,这一次亦庄抓住了。和魏莱约会后,亦庄终于和小米结婚了。

小米汽车项目将在亦庄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销售总部和R&D总部。换句话说,小米汽车几乎就是一个纯粹的“亦庄企业”,从这里出发,起飞。

“小米汽车厂将建在这片空土地上”

在一片土地空上,小米将分两期建设年产30万辆整车厂,其中一期、二期分别年产15万辆。预计2024年,亦庄就能看到小米首款车下线,实现量产。

离开村庄,步行不到5分钟就能进入与方新店村两个世界的新建城区马家桥。到处都是新建的高层建筑,很多商铺还没有业主。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随着调控的收紧,这里的房价一直在下跌。一位步行者悲观地说,“现在每套房子的价格都比开盘价跌了几十万”,但随着小米工厂的到来,房产中介开始兴奋起来。

房产中介徐莉用激光笔在马驹桥地图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小米工厂快到了。”这个圈子围绕着周莹和方鑫商店。最近的公园是李安东U谷,最近的社区是珠江逸景。

“现在马家桥还是属于通州的。如果要限购,只有符合通州五年社保要求才能买房。所以商住用房都在1万平方米左右,纯房子更贵。”

小米签约亦庄的那天,徐莉非常激动。他很早就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个好消息,敦促客户尽快确立意向。“目前的房价几乎是历史最低。小米来了之后,只会涨,不会跌。”

徐莉在计算附近房产涨价的逻辑,就像在读自己的家谱一样。“周莹和方鑫店一拆,村里的人肯定能找到住的地方。短期内,这里会出现租房的小高潮。”

“新建筑正在不断开发中”

“从长远来看,小米工厂肯定不会自己来,还会带来一些配套企业。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工作、吃饭、生活,房价能不涨吗?”

更让他尴尬的是,这个地方可能有一天会被行政划入大兴,从而享受到更宽松的限购政策。交通方面,这里没有地铁,但不排除以后会有。毕竟像小米汽车这么大的项目,在这里带来了 无限 可能。

徐莉凝视着那片土地,仿佛看到了硅谷。

■小米对亦庄的未来

小米不是第一次选择亦庄。2021年,小米互联网产业园将在这里落地生根。

在建设小米互联网产业园时,小米感受到了亦庄经济开发区的真情实感。据说小米公司刚打算在经开区投资时,经开区产业发展、运营调度主管部门每周都会指派骨干力量协调各部门通过电话、微信、座谈等方式为小米提供服务。

除了政务服务,小米还可以在亦庄找到全产业链。用亦庄经济开发区的话说,亦庄的产业链可以做到“石英砂进去,电视机出来”。

雷军虽然是武汉的儿子,但也是北京的老板。小米选择在经济开发区而不是武汉造车,也是同样的逻辑。

未来,经济开发区围绕小米工厂,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联网汽车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可为小米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围绕北京奔驰、 北汽新能源 ,经济开发区已经布局了包括ZF、德尔福、海纳川在内的数十家配套企业,小米可以轻松找到自己的配套供应链。

相比魏晓丽,小米汽车来得稍微晚一点。这个时候,只有投入强大的资金、资源和信心,才更有可能取胜。对于小米来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显然比“从头开始”更重要。

随着小米的到来,亦庄的整体支撑能力也将通过上一层楼的方式得到提升。2021年,小米开始大举投资相关产业,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半导体产业链、动力电池等相关企业。

截至2021年9月底,小米在智能汽车领域已投资62家企业。其中,智能驾驶布局企业17家,智能电动布局企业13家,智能座舱布局企业6家。

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小米再次提到了自己在造车方面的进展。目前,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顺利,团队成员超过500人,2024年上半年量产新车的承诺得到重申。

这些企业也会随着小米的脉搏跳动。很多人都在期待,小米投资的配套企业,未来会不会在亦庄看到他们。亦庄打造智能汽车全产业链,小米是重要一环。错过魏莱后,亦庄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夕阳下的方新店村》

夕阳西下,阿杰的影子绵延了很久。他对外界对汹涌的马家桥的关注无动于衷。他说他不在乎小米能不能造车,不在乎产业链会怎么发展。就算是人类,也太远了。

在方新店,晚饭前,会有稻香从村里飘出来。年轻人走进狭窄的胡同,老人还在欣赏最后的夕阳。

马家桥镇发展迅速,计划拆除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时代的盛宴。人们正在享受即将到来的喜悦,没有人会有任何留恋。 @2019

小米汽车为什么会选择北京亦庄?

小米造车再出新进展,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

 小米造车再出新进展,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雷军对小米汽车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只要在小米科技园办公,几乎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小米汽车单独所处的办公楼里,小米造车再出新进展,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

小米造车再出新进展,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1

 自从小米去年3月宣布进入造车领域,相关信息一直被大家关注。不仅是米粉,还有不少车友都非常好奇小米造车造到什么程度了。7月28日晚,媒体报道称,小米汽车项目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后续将如期进入场测和冬测周期。

 新浪科技表示,综合相关方面人士透露的信息得知,小米汽车已锁定相关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部分最新稀缺工艺零配件供应资源。

 小米汽车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

 同时,小米汽车项目在小米集团内,已从小米汽车团队研发端延展至集团内相关业务部门,包括中国区销售运营相关筹备立项已开始推进。在此之前,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的路测信息已被频繁目击。

 去年9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在投资者日上,雷军宣布预计小米汽车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今年4月,小米汽车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的造车基地开工建设。按计划,工厂一期将于2023年6月竣工;二期项目则将于2024年3月开工,2025年3月竣工。一期、二期工厂的年产量均为15万辆。

 据悉,在不久前小米汽车内部的会议上,雷军还曾点名表扬小米汽车工程研发团队。来自小米内部的信息显示,小米汽车团队人数已超过1600人。对于造车,雷军称这是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小米造车再出新进展,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2

 从相关渠道获得了小米汽车的最新进展,小米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后续将如期进入场测和冬测周期。

 据悉,小米汽车已锁定相关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部分最新稀缺工艺零配件供应资源,同时,小米汽车项目在小米集团内,已从小米汽车团队研发端延展至集团内相关业务部门,包括中国区销售运营相关筹备立项已开始推进。

 根据此前消息来看,雷军对小米汽车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只要在小米科技园办公,几乎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小米汽车单独所处的办公楼里,目前小米公司不少员工对此感到兴奋。

 自2021年3月宣布造车以来,小米汽车动作频频,包括去年宣布小米汽车落户北京,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

 此前,网络上曝光了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可以看到,测试车辆车顶搭载激光雷达,车内外也配有相关测试设备。

 3月22日,小米集团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称:“2021年3月宣布造车计划以来,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截至目前,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1000人,未来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小米造车再出新进展,将于9月进入软模车下线阶段3

 雷军宣布小米造车已经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小米汽车”在最近又迎来了新进展。

 据企查查APP显示,上海晶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晶合光电)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3.57381%,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据了解,晶合光电成立于2011年,目前约有250名员工,业务遍及全国6大汽车企业,主要与主机厂同步研发设计、生产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车灯。晶合光电的主要产品为光学模组、驱动器、控制器(ECU),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车灯全套电子软硬件架构方案。

 据晶合光电官网显示,公司的产品已经实现规模前装量产,已经在小鹏汽车、比亚迪、一汽红旗、广汽埃安等十数家车企的二十多个车型上搭载。2022年,公司还将与威马、哪吒、高合等新客户展开合作。

 最近一年,随着各个巨头纷纷跨界造车,汽车供应链就成了“香饽饽”,而晶合光电正是其中之一。

 在小米入股前,晶合光电已在去年12月完成了A+轮融资,而当时的领投方是百度风投。此前,百度已经和吉利成立了“集度汽车”,后者已在今年7月发布了首款量产概念车“ROBO-01”。两者的分工为吉利负责汽车制造相关的内容,百度负责自动驾驶和智能化,各取所长。而百度投资晶合光电的逻辑和小米一样。

 从IoT行业的生态链式发展算起,小米已经是投资圈的老人了,自从雷军宣布造车后,投资也是小米造车的一大落脚点。仅在2021年,小米产投就投资了47家芯片半导体与电子领域企业,比如纳芯微、黑芝麻智能等。

 在入股晶合光电之前,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投资了英乐飞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后者专注汽车半导体。

 就在投资晶合光电、英乐飞的同时,小米新基金的主体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在储备,计划募集总规模为100亿元,其中首次募资63.3亿元。

 其投资方向包括集成电路及上下游领域(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 新材料、人工智能、显示及显示器件、汽车电子,同时包含消费类移动终端及智能设备的上下游应用及供应链)的'非上市企业。

 短期来看,小米如果像蔚来、理想等第一批新势力那样从零起步,那产品研发、交付无疑会因此被推迟。而造车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这意味着小米有可能会失去窗口。这对强调“顺势而为”的小米和雷军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复制在IoT行业的生态链战略,是更便捷的选择。

 但是,这个选择还带来一个问:如果小米的核心技术不够强,可能又要面对在手机行业已经面对的事情,那就是内卷,同时品牌提升也会遇到阻碍。

 对于未来投资计划,小米产投管理合伙人孙昌旭表示:“接下来就要看新一轮智能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带动下,扶持一批更高端的芯片企业发展起来,包括高端的汽车智能驾驶芯片,以及在汽车领域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高端功率芯片和模拟芯片,在这些领域将出现很多优秀企业。”

小米汽车注册地揭晓 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逐渐扩大,手机制造厂商加入了智能汽车的生产过程中。小米公司作为国内最具知名度的手机制造公司之一,小米公司自然不会放过新能源汽车的巨大优势。

根据相关机构平台上显示的信息,小米汽车已经被正式更名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并且第一家工厂的位置为北京亦庄。根据相关媒体公布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当地的政策以及市场是小米公司选择北京亦庄的最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当地相关部门给予企业的福利和政策

许多城市为了吸引更多智能企业和科技企业落户,相关部门会给予龙头企业和大型公司适当的补贴和落户优势。根据北京亦庄相关部门公布的具体信息,最高可以给予龙头企业一亿元的政策补贴。反观小米公司选择落户北京亦庄,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原因:北京具备着非常强大的技术优势以及市场优势

随着北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部分的企业和人才都会将公司总部定为北京。当北京获得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时,该城市将会呈现出科技生产水平逐渐增高的局面。现如今,北京内部的专业人才数量越来越多,这使得北京具备着非常强大的技术优势。小米公司在完成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过程中,自然需要应用到大量的技术人员,再加上北京市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这使得小米公司获得了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

总的来说,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一家企业的选择位置非常重要。小米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拥有着非常强大的信心,这也使得该公司将会选择合适的地点。

入选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后 小米汽车尚缺造车资质

易车讯?近日,我们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获悉,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登记机关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注册信息显示,登记住所为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街15号院5号楼8层816室。

据了解,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为: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技术研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除外);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限动力总成系统、汽车电子、新能源专用关键零部件等项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动机制造、电机制造、其他未列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以上制造业限节能环保、数控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印刷电路板等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生产制造环节除外);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其他电池制造;销售汽车、汽车零配件;技术进出口;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错失蔚来后,亦庄没有再失去小米 | 汽车产经

近日,小牛创始人李一男的造车创业项目,随着自游家NV的亮相进入了新阶段。而早期高调宣布造车的小米、百度反而推进缓慢,股价也在不断下跌。当然也不是全是坏消息,小米先是内部邮件确认,任命 ARCFOX 极狐汽车前 总裁 于立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负责统筹小米汽车综合管理工作、专项业务推进以及小米汽车北京总部组织和人才建设。

另外,2022年北京市将继续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802亿元。其中在先进制造业栏目中,小米汽车项目排在新建项目第一位,意味着将在今年加快开工建设。这对于小米汽车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造车项目入选北京市重点工程

每年年初,各地政府都会发布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坐拥首都优势地位的北京市也不例外。据市发改委日前介绍,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2022年北京市将继续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突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新需求,集中推进100个重大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今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2万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802亿元。

去年的11月27日,北京亦庄官方微信发布消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签约仪式举行,随着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宣告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据悉,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而在签约之后,小米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也入选了今年的北京市重点工程计划,先进制造业栏目中,小米汽车项目排在第一位,意味着将在今年加快开工建设。目前,相关的土地腾退和拆迁工作正在进行中。

小米汽车制造基地将坐落于亦庄与通州交界的马驹桥智造基地,其中一期是一片农田,二期则涉及村落拆迁。据悉,"马驹桥智造基地腾退指挥部"去年已经成立,制造产业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总占地650公顷(9750亩),分东部3300亩、西部4平方公里(约6000亩)区域。

按照最快的工期建设,小米制造基地估计需要一年的时间,毕竟它是全新的入局者。像 特斯拉 这样的熟手,上海超级工厂也用十个月的时间,创造了行业纪录。因此,首款车2024年推出也算是按照既定节奏了,不知道是否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目前,小米汽车相关的高层管理人员正逐步到位。

造车高端人才基本到位

尽管工厂建设还是加速推进,不过小米汽车的在人才引进上也是不惜重金。首先挖角吉利研发关键人物——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或许是竞业协议的限制。胡峥楠加入了雷军管理的顺为资本担任投资合伙人。

今年年初,小米集团发布内部邮件称,任命于立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负责统筹小米汽车综合管理工作、专项业务推进以及小米汽车北京总部组织和人才建设。这个任命可以看出,极狐的工作经验让于立国成为小米汽车的二号人物。

而除了汽车行业内人才,雷军还将一批精兵悍将投入造车业务,包括小米集团合伙人、中国区总裁卢伟冰、CFO林世伟,以及分管人事、大家电等业务的几位联合创始人。可以说,为了造车小米重金投入,承诺要在10年内拿出100亿美元,而且首批已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造车资质依旧是拦路虎

除了人才和基地基本准备就绪,造车资质依旧是小米的拦路虎。此前有消息称小米有意收购宝沃工厂,而现在自建基地,或许是要找更便宜的造车资质,当然也可能依靠北京市政府来申请造车增资。而以蔚小理为例, 蔚来 采用的代工模式,用的是 江淮 的生产资质,理想则是通过收购力帆工厂获得生产资质。小鹏先期是海马代工,后续自建工厂获得生产资质。

尽管小米,作为蔚来和小鹏背后的投资人,雷军对造车这件事有多烧钱应该不陌生。但为了IT企业转型,雷军依旧大手笔造车,也算是顺势而为。毕竟苹果、华为等早已开始布局汽车行业。财报显示,小米2020年全年净利润130亿元。如果按照雷军计划,每年拿出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亿元)造车,相当于花掉小米一半的净利润。

这样的烧钱造车,并未让雷军停步,相反为了造车小米还先后投资了包括纵目科技、禾赛科技、几何伙伴、裕太微电子、孔辉汽车、黑 芝麻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智能、赣锋锂电、卫蓝新能源等在内的多家供应链企业,涵盖ADAS、高阶自动驾驶、激光雷达、4D毫米波成像雷达、车载芯片、电池等众多核心技术领域。 @2019

撰文 | 黄持

编辑 | 杨光

出品|汽车产经

看着蔚来一路走高的股价,北京经开区的内心或许稍有了一点安慰。

在9月初小米汽车完成了登记住所位于亦庄的工商注册后,11月27日,小米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正式落户北京经开区,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以及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两期产能各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下线量产。

尽管在雷军的心中,可能对武汉有着更深的情感,但在错失蔚来、极星中国总部再无进展后,亦庄终于在小米争夺战里笑到了最后。毕竟,在小米宣布造车的消息后,小米汽车的落地选址就成了众多城市争抢的蛋糕。

其实地方争抢汽车产业链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即便最近几年,一些项目的大干快上最后落下了一地鸡毛,但大多数时候,整车基地的落地就意味着庞大配套产业链的引入、众多就业机会的解决以及丰厚的税收回报。

亦庄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更何况有着北京要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不然也不会在当年向蔚来伸出橄榄枝。只是那个时间点上,也许是蔚来的命悬一线让亦庄没敢最终投下赌注。

但两年过后,和蔚来市值一起一飞冲天的,是整个智能汽车的新赛道,而拿下小米,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事实上,对于北京和亦庄来说,在传统时代里与长春、上海这样的“汽车城”相比尚存差距,但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到来,格局或许将有新的变化。

小米与亦庄的天时地利人和

北京亦庄发布的新闻通稿中有这样几句表述:

“《合作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加速经开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助力北京打造成为世界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北京经开区将举全区之力,在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的积极推进下,为小米汽车项目做好保障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协同联动构建产业生态,积极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亦庄与小米,相互成就。

北京经开区是北京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高地,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是区内4大主导产业之首,今年前三季度经开区汽车产业已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围绕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布局了包括采埃孚、德尔福、海纳川等数十家配套企业。

戴姆勒全新中国研发技术中心不久前在亦庄启用

同时,北京市在今年年初先后发布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首批产业政策》、《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对新能源和高端汽车产业提出了明确的支持。

在汽车产业之外,经开区另3大主导产业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具体到通讯、显示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信息安全等领域,同样都与未来智能汽车发展所需的新兴产业密切相关。

此外,经开区还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这样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从产业环境到政策扶持都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构建环境支持。

小马智行和百度目前已在经开区部署自动驾驶车辆150余辆,并且在全国率先开启Robotaxi商业化运营试点。

所有这一切,都为小米汽车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小米汽车的落地,也可以带动经开区在芯片、计算平台、控制系统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而为了得到小米汽车,经开区也给出了以“全区之力”支持的承诺。

其实早在去年小米互联网产业园在亦庄投产时,项目负责人就曾提到:“多亏北京经开区在项目开工建设全流程及时提供帮扶,促进了产业园顺利投产。”

而经开区在介绍其全流程服务促进重大项目的“七促”机制时也表示:“当小米公司有意向到经开区投资兴业时,经开区负责产业发展运行调度的部门指派骨干力量担任‘项目服务管家’,每周以电话、微信或座谈的形式,了解企业需求,协调多部门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

这样的服务体验,有理由相信会在小米汽车项目上延续。

新汽车城的机遇

围绕小米汽车落地的纷纷扰扰背后,看似雷军走遍了众多车企和地方,但其实最可能的选项,也不过是北京与武汉,前者是小米深耕多年的城市,而后者所处的湖北是雷军的故乡。

两个城市,也代表着新兴力量和传统汽车城的一个缩影,以及新兴力量在这场新的竞争中的优势所在。

当互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与汽车越来越深度融合时,行业前沿所最需要的或许已不再是生产制造本身,而是科技创新与数字化产业。需求的变化,也让汽车城的版图有了改变的机会。

北京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互联网、科技创新的引领城市。

比如在技术人才储备方面,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统计数据,但从程序员常用的Github网站统计的程序员所处城市分布可以发现,北京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在全球也进入前三。

而自动驾驶领域同样是一个缩影,从小马智行的楼教主到Momenta的曹旭东,还有地平线联合创始人黄畅、文远知行CTO李岩……几乎所有头部企业都带着清华大学校友的烙印。

也许过去清华、北理工的车辆工程专业在国内同样属于顶尖,但毕竟最核心的制造基地并不在北京。而到了计算机、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北京大概就是“产学研”的贯通之地。

当然,北京在汽车领域本身也有着储备,北汽集团深耕多年,建立了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同时还有戴姆勒、宝马、奥迪这样的跨国车企在北京布局研发中心,这同样为北京可以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竞争,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类似的城市则是合肥。

当初投资蔚来不仅获得了资本上的丰厚回报,也一举奠定了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随后合肥又引入大众汽车集团增持,成立大众安徽,建立新能源车研发生产基地。

押宝蔚来成为安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最成功的投资

过去很长时间里,安徽寄希望于建立“大安汽”的愿望一直未能达成,安徽也一直都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最核心区域,但工业基础和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布局,让合肥可以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聚焦之地。而在2020年,依靠蔚来的快速增长,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占到全国的7.7%,整体汽车产量也重回百万。

而在今年安徽省印发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到,要打造3到5家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支持合肥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如果说要成为北京、合肥还需要一些积淀,那么随着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也给了更多“小地方”破局的机会。比如湖南衡阳牵手蘑菇车联,正在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自动驾驶公共服务车队;比如无锡在V2X领域布局,吸引了奥迪、华为等企业在此进行车路协调自动驾驶测试。

写在最后

Auto X创始人肖建雄曾在采访中对汽车产经表示:“我们今年要新增1000个工程师,但人才很难找,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研发中心开到他家门口,在人才聚集的北上广深,统统都开研发中心。”

这也代表了智能汽车时代,产业布局的走向与趋势。

而以亦庄为代表的区域,之所以能够留住像小米这样的“明星企业”,相信小米所看重的,也更多是新产业的布局,而非传统制造本身。或许,这也是让雷军忍心舍弃对武汉的情感,而留在北京的理性。

当然了,从当年放弃蔚来到如今留住小米,态度的变化也从侧面说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汽车行业变革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