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新能源汽车公司_长沙新能源汽车
1.长沙新能源车免税证明在哪里开
2.停工停产!又一新势力陷入困境
3.新能源汽车落地湖南湘阴:千亿产值下的“困境”
4.长沙新能源号段公布在哪里
不是。长沙市优享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是经过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认证合法的,持有正规合法经营文件,属于合法企业,不是坑。长沙市优享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家以从事批发业为主的企业。
长沙新能源车免税证明在哪里开
“潇湘E行”App。
驾驶员只需要使用“潇湘E行”App,就可以使用任意运营商的充电桩进行充电,大约一个小时就能充满,充满之后能跑个400公里左右,只需要五六十块钱电费,真正实现一个App联通所有充电桩。
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指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通过电动机驱动行驶的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停工停产!又一新势力陷入困境
长沙新能源车免税证明在国税局车辆购置税办税服务厅办理购置税免征手续。免征车辆购置税客户持发票及复印件到海关换取准购单第四联。客户持发票和身份证到4S店领取汽车合格证。持以下资料到国税局车辆购置税办税服务厅办理购置税免征手续,护照原件及首页复印件,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回国人员购买国产汽车准购单第四联原件和复印件。
新能源车的特点
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发动机相对较小downsize,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下坡时的动能。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
新能源汽车落地湖南湘阴:千亿产值下的“困境”
据媒体报道,天际汽车(长沙)集团有限公司发布通知称,受公司资金情况和生产与销售计划影响,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停工停产期间,员工社保仍按照原基数申报。但在第一个支付周期后,相关员工将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生活费,直至公司恢复生产。在此期间,员工可自行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并主动离职。
天眼查显示,天际汽车(长沙)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曾用名“长沙电咖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2亿元。股权架构显示,长沙天际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最大股东,持股66.23%。据一位接近天际汽车人士表示,通知停工停产的岗位主要在工厂和销售部门,其它部门目前没有收到通知。另外,从年后至今确有2个多月没有发工资,后续情况还不知晓。
说到天际汽车,不得不提起贾跃亭。当年,贾跃亭决定投身造车领域后,分别成立了三家汽车公司,即乐视汽车、法拉第未来、电咖汽车,而电咖汽车即是天际汽车的前身,但相比于乐视汽车、法拉第未来,电咖汽车则显得要低调不少。经过两年的打磨,电咖汽车于2017年11月推出电咖·EV10,补贴后约为5.98-6.78万元,NEDC续航里程155km,由东南汽车代工制造。
放眼同时期的新势力造车品牌,电咖汽车绝对算得上是最早开始交付的企业之一。然而,随着乐视体系的资金链断裂,再加上贾跃亭出走美国,留下一句“下周回国”,时任掌门人张海亮被迫带领一众高管出走乐视,以电咖汽车为载体,孵化出天际汽车。
2018年7月,电咖汽车发布旗下高端品牌——ENOVATE。2019年3月,“浙江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新公司成立之后,张海亮深知凭借低端产品并不能带领天际汽车走向成功,于是在2018年广州车展上带来了首款量产车型——天际ME7,随后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开启预售,补贴前售价36.68-38.18万元,原计划于2020年一季度上市交付在,最终几番延迟到2020年9月才上市,综合补贴后售价为21.88-28.98万元。2021年7月,天际汽车第二款量产车——ME5上市,售价区间14.99-15.99万元。
ME7是纯电动车,而ME5为增程混动车。翻看天际汽车在各个平台发布的宣传海报,ME5主打“续航0焦虑”,但这也是几乎所有新能源品牌都会强调的内容,使得天际ME5的产品缺乏亮点。由此,天际汽车鲜少主动公布交付数据,但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天际汽车总销量为5321辆,不及头部造车新势力的单月销量。
虽然销量情况不佳,但天际汽车却在国内布局了两座整车工厂。首座工厂位于浙江绍兴,项目规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额55亿元,设计年产能18万辆。第二座工厂位于湖北长沙,于2021年6月投产,主要生产ME5车型,设计年产能6万辆。
按照销量推算,天际汽车的工厂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天际汽车却还在推动海外建厂事宜。2022年12月,天际汽车宣布同沙特本地Sumou Holding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在沙特阿拉伯投资两期约5亿美元,设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年产约10万辆新能源车。
沙特是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沙特的汽车达9.1万辆,为中国汽车出口目的地第三位。就品牌来看,今年以来长安汽车销量跻身当地汽车市场前三位,上汽名爵和吉利汽车的销量也都进入了前十位。
作为著名的“石油王国”,沙特也在推动业务的多元化发展。该国提出了“2030年愿景”目标,要将非石油出口的份额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0%。沙特媒体报道称,该国已经把电动汽车行业摆在其“2030愿景”的经济多元化计划中的重要位置。
此外,据36氪旗下《未来汽车日报》报道,天际汽车将完成新一轮超7.5亿元融资,以推进复工复产,上述资金最晚将于3月24日到账,融资方暂不方便透露。然而,直至今日,天际汽车仍未公布上述融资信息,反而再次被爆出停工停产。《电车报告》认为,以当下市场环境,天际汽车想要获得融资并不容易,特别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季度内卷的背景下,对于新能源汽车品牌投资尤为谨慎,而相比于其它新势力品牌,天际汽车又缺乏市场规模,再加上频繁爆出停工停产等消息,后面的日子可能会越来越难过。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行业关注,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长沙新能源号段公布在哪里
本报记者 陈靖斌 岳阳报道
某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湖南湘阴,在湘阴建设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让湘阴这座位于长沙以北近70公里的小县城成为众多投资者瞩目的焦点。
据了解,该项目用地总规模约2400亩,规划年产能50万辆,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过1000亿元。根据当地政府要求,项目于2020年6月25日前需具备开工条件。
然而半年过去了,开工条件具备了却未如期开工,项目空地上原来巨幅广告牌却被悄然撤下,县长曾经调研项目的新闻也在政府官网上删除了,人们会不由自主地猜想,湘阴引进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到底怎么了?
“只有发展工业才能拉动经济增长,虽然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但实际上并没有招商到太多‘好项目’。”一位政府官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吐露,难得招进新能源产业的“好项目”,到底能否落实推进,目前却仍摸不透,这也使他们十分捉急。
好项目招商难、推进难背后,折射的是省市周边县域的发展难题:一方面是长沙的南拓以及虹吸效应,高新技术企业不愿来,湘阴自身的特色绿色食品产业带来的实际税收却又很少。而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还面临着规模工业的核查压力,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增长。
这也倒逼着湘阴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而新兴产业是他们首选的发展方向。“湘阴想发展新能源其实也是对新兴产业的博弈,能否产生新的盈利增长点仍未可知。就像谈恋爱一样,来了是喜事,不来你又想着她来,想跟她谈她却只是抛了下媚眼,真的好难。”一位政府官员向记者坦言。
起底湘阴“新能源产业”
某世界500强企业落地湖南湘阴,在该县筹建整车生产基地,着实让湘阴赚足眼球。
事实上,对于湘阴而言,该项目落地也确实意义非凡。
湘阴县县长李镇江在调研项目现场时曾表示,该项目填补了湘阴 汽车 生产的空白,必将对全县经济 社会 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这对于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33.32亿元的湘阴而言,确实炸开了锅。
根据《湘阴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湘阴县的招商引资取得 历史 性突破,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个。其中该企业筹建的新能源 汽车 整车及中央电机项目总投资450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过1000亿元、税收超60亿元。
《湘阴县政府工作报告》亦评述称,这是湘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项目,既是 科技 密集型产业,又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必将成为湘阴县推动强园兴工的“新龙头”“新引擎”。
李镇江亦在督导项目建设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咬定6月25日前具备开工条件这一目标,严格按照协议要求,坚持技术标准,强化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然而半年过去了,《中国经营报》记者来到项目现场发现,原来某企业的新能源 汽车 广告牌已悄然撤下,现场仅是一片空地,而政府官网上李镇江于2020年6月1日督导项目建设的新闻,也遭到了删除。
一位政府官员向记者坦言,眼见着好项目好不容易招商引资进来,企业又没说开工,也没说不开工,让他们也很为难。“它在湘阴既拿了地建房地产,也拿了地建新能源 汽车 。而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政府也不是很明朗,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过程中难免会有问题,但迫于产业转型和竞争压力,我们对这个新兴产业也不得不去 探索 ,政府当然还是希望项目能够顺利落实推进。”
产业转型之痛
湘阴之所以迫切希望新能源 汽车 整车生产基地项目能顺利落地,背后折射的是当地县域经济的产业转型之痛。
一方面早在2017年,湘阴就规划5年内主动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和配套,发展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另一方面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湘阴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举动并没有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规划实施将近3年,才有企业弥补县新兴产业链的空白。
事实上,早在2017年,湘阴县就规划以环保设备、城市智能装备为重点,做大做强绿色装备制造产业。而新能源 汽车 产业基地,正是绿色装备制造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根据湘阴县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工业发展的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显示,湘阴县将深入贯彻工业强县战略,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依靠园区兴工、项目立园,全力发展绿色建筑建材、绿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推动新型工业规模升级、质量升级、效益升级,打造千亿园区、百亿产业、十亿企业,实现由工业老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其中在绿色装备制造层面,湘阴将主动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和配套,紧盯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重要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节能和新能源 汽车 产业基地,配套进行零部件生产。着力延伸智能车库、智能电梯等城市智能装备产业链,力争五年内引进相关项目12个以上。
然而“筑巢引凤”也没有引爆湘阴的资本热潮。记者从高德地图上看,湘阴县位于长沙市北部,路程距离77公里,驾车时间约1小时直达。“由于长沙市的工业化发展路径是向南扩张,再加上长沙市先天的虹吸效应,许多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更愿意往长沙或者长沙以南交通区位条件更加优越的地方投资发展。”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
财政压力
事实上确实如此,位于长沙以南的湘潭县,离长沙距离与湘阴相当,但其经济发展实力,近两年却远超湘阴100多亿元。
根据湘潭县与湘阴县近三年的《国 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湘潭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04.27亿元、443.6亿元以及485.0亿元;而湘阴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60.6亿元、331.83亿元以及333.32亿元,三年来两地生产总值分别相差了43.67亿元、111.77亿元以及151.68亿元。
数据显示,湘阴当地的农业生产总值在波动上升。根据《国 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湘阴县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为86.15亿元、83.45亿元以及100.97亿元。
而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却呈下降趋势,规模工业总产值也呈波动下滑。2017年至2019年湘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为159家、130家以及119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64.4亿元、275亿元以及288.6亿元。
与此同时,2017年至2019年湘阴县的财政收入虽然在稳步增加,但其税收收入却在波动下滑。数据显示,湘阴县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为15亿元、15.75亿元以及17.4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分别为10.1亿元,11.31亿元以及7.2亿元。
而湘阴的财政支出却压力巨大。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湘阴县财政一般公共总支出分别为42.8亿元,41.17亿元以及48亿元。
谋求绝处逢生
税收减收的同时,湘阴2020年还面临着巨大的规模工业核查压力。根据政府官网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显示,规模工业核查带来基数包袱,其中2019年国家对湘阴县菲菲毛巾、海日食品、信达电梯、远大可建4家规模工业企业进行了核查,而国家和省统计局已将这4家企业列为重点监控对象。
预计2020年一季度这4家企业工业总产值不到1亿元,同期基数为13.5亿元(不可修正),同比减少12.5亿元,形成了2020年的基数包袱。根据联网直报平台数据显示,全年将背负60亿元的基数包袱,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湘阴的工业增长。
而这也倒逼着湘阴不得不选择对新兴产业进行博弈,以谋求新的盈利增长点。
事实上,除了招商引资某世界500强入驻湘阴发展新能源产业外,2020年10月,湘阴正式获批湘江新区新片区,全境纳入《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株潭都市区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范围。
也得益于该县纳入湘江新区新片区的契机,2020年12月18日,湘阴县首次推动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据悉,本次集中签约项目16个,开工项目6个,新签约项目总投资115.9亿元。据了解,此次签约开工的项目涵盖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及配套、绿色新型新材料等类别,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项目8个。
“湘阴无论是想发展新能源还是推动产业项目集中开工签约,其实都是政府对新兴产业的一场博弈,能否产生新的盈利增长点仍未可知,真心希望项目都能够顺利落实推进。”一位政府官员如是说。
(编辑:赵毅 校对:翟军)
长沙新能源号段公布在车管所。对新购置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可以直接到车管所办理登记,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或者交管12123手机APP预先选定号牌号码,再到车管所办理登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