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火了买谁的股票,小米汽车股票什么时候上市
1.再读《顺势而为:雷军传》就会明白小米为什么选择现在造车?
2.小米入股的汽车企业
3.小米汽车怎么样,和吉利L8比较有优势吗?
4.小米汽车跟谁合作的
目前,市场上共有29只基金重仓小米概念股。
长盛航天海工混合基金持有小米概念股占基金净值达24.68%,重仓领益智造、利亚德(300296)、蓝思科技(300433)、水晶光电、东山精密等股票。基金合同显示,该基金的重点研究方向是航天海工装备等安全相关主题。主要包括航空装备、航天装备、领土安全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信息安全装备5个重点方向。
主营业务是摄像头模组业务的欧菲科技被前海开源、国投瑞银、金元顺安等多家基金公司重仓持有;此外东山精密(002384)、京东方A等个股也受到了多只基金的关注。
前海开源人工智能主题混合重仓持有欧菲科技、三环集团(300408)、水晶光电(002273)、东山精密4只小米概念股。重仓概念占基金净值的33.24%。是目前29只基金中,概念股占比最高的一只基金。前海开源人工智能基金主要精选投资于人工智能主题相关证券,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云计算、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智能芯片等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细分领域。
国投瑞银锐意改革混合则重仓了欧菲科技、长盈精密(300115)、三环集团三只股票。欧菲科技主要是为小米提供摄像头模组业务;长盈精密则是小米系列手机外观件供应商;三环集团小米的新款手机MIX2提供陶瓷外观支持。国投瑞银锐意基金合计持有这些股票2.9亿元的市值,占基金总资产26.26%。
Contact information wei? Lee15784086
再读《顺势而为:雷军传》就会明白小米为什么选择现在造车?
新闻背景:
近日,小鹏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开盘价23.1美元,较发行价上涨56%。截至收盘,小鹏汽车股价报收21.22美元,较发行价大涨41.47%,市值达150亿美元,约等于市值破千亿人民币。由此,小鹏汽车正式成为中国第三家在美上市发行IPO的新势力造车企业。
(本文全部来源:网络)
MiVo车库快评:
①:小鹏15美元上市收盘21.22美元市值破千亿,众多大佬站队小鹏汽车不会失败:相对于理想上市时候的谨慎,小鹏汽车将发行股价区间从原来的11美元至13美元增加到了15美元,此次IPO对小鹏汽车最新估值超过了100亿美元。而且最终实现了接近5成的股价暴涨,可以说小鹏仅用一天就实现了资本扩张和市值千亿人民币。
对于小鹏而言,事实上其背后一直站着巨大的资本支持。包括阿里巴巴和雷军小米系的资金注入,让小鹏自始至终有能力应对金融风险的同时,有着充足的信心进行研发投入。这也使得小鹏宣称此次IPO所得融资将分别用于研发和扩大销售渠道,以及包括营运资金需求的一般公司用途。一改之前蔚来和理想发行IPO是为了"缓解燃眉之急"的窘境。不缺钱的小鹏还有大佬支持,如此一来小鹏彻底脱离新造车的泥潭。
②:特斯拉4000亿美元大关领衔未来光明,自动驾驶+BaaS能助力小鹏走更远:同日,特斯拉的股价已经飙升到了2238.75美元。这意味着在整个自动驾驶领域和新能源领域里,以特斯拉领头,其后紧追的中国蔚来、理想、小鹏等新造车已经彻底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并且相信伴随着相关科技的发展,特斯拉上涨,蔚来、小鹏等市值也会继续增加。这一部分的新造车,未来一片光明。
事实上,由于中国官方的表态,近期在BaaS上大放异彩的蔚来和小鹏都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资本关注。在BaaS换电模式的支撑下,不仅仅是电动车将会一定程度的降低入手门槛,另一方面将会一定程度上解决续航里程和加电困难的问题。不过这一方面不论是蔚来还是小鹏还处于探索阶段,一旦未来几年之内形成规模,那么市值再度翻翻并不是以外。
③:巨大争议将自始至终伴随小鹏,但是小鹏要提防未来发展的融资瓶颈:就在去年,小鹏和特斯拉之间关于专利问题的争夺还成为业内非常关注的事件。另外,对于小鹏而言,由于其售价体系一直保持在主流的15-25万区间,那么目前来看小鹏的自动驾驶之类的期货技术并不能支撑其售价体系。而且针对中国传统的购买行为认知推断,小鹏的向上和特斯拉硬刚或许也难获成功,只能停留在15-20万元而已。因此小鹏的成功路径并不好预测。
另外,IPO后何小鹏本人将持股27.8%,拥有58.9%的投票权;夏珩将持股4.3%,拥有10.2的投票权;董事和高管将共计持股36.4%,拥有73.1%的投票权。阿里巴巴将持股12.7%,拥有14.9%的投票权。基本上融资主力依旧是国内资本的"回流",并不代表海外资本真正去看好小鹏汽车。而未来还有一款B级SUV和一款MPV车型将要发布的小鹏,要当心往后的融资困局。
MiVo车库总结:
小鹏的成功上市在意料之中,而且基本上不出意外未来至少是翻倍的规模。市值千亿对于小鹏而言只是外部市场现在对于中国新造车的认可和期待,并不代表小鹏就真的那么稳。或许小鹏应该琢磨的是怎样将G3车型的外形设计进行换代,以及如何降低P7车型的成本。不然一直毛利率负数绝对不会让资本市场满意。不过小鹏的股价这么高开高走,我劝你现在就买,将来涨到30美元毫不意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米入股的汽车企业
5年前 ,小米造车实际上已经开始在 内部讨论 ,很多高管是 想做的 ,但被雷军 否决 了。雷军的保守是有了名的,在金山的时候,就因为 保守 屡屡错失投资马云,马化腾,张小龙,罗永浩等人的机会,后来离开金山自己做投资也是只投熟人,不熟不投,直到领悟了「 做人不是做 劳模 ,而是要 顺势而为 」的真理后,破釜沉舟,赌身家创建小米。
小米做成后,除了在小米生态内有选择性地开疆扩土外,雷军罕有大的举动,直到 3月底突然决定 要进入电动车的赛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 车势 」发生了变化吗?
是的 ,也就是这两年的时间,中国制造以 华为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产厂商为代表的的「 造车势力 」已经悄悄成长起来!
毫不夸张地讲,未来中国大概率会成为 纯电动车制造大国 ,而且还掌握 电动车三大件 电池,电机,控制所有的 核心技术 ,不会有任何一个地方会担心 被人卡脖子 ,就是这么牛X!
将来纯电动车的成功 不在于是 小米 还是 蔚来 ,理想,而是华为这几家「造车势力」,甚至即使特斯拉最后运营得很成功,把其他家都干掉了,也会使用这几家「造车势力」的组件。
在这样的 「大势」 ,连PPT大师 贾跃亭 老师都要起死回生了,说实话,雷军入局都 有点晚了 ,不过好在他决定 继续 顺势而为 ,假以时日,加上小米的市场生态和海量粉丝,小米 汽车 大概率还是会成的~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从勤奋的劳模到顺势而为的雷军是怎么炼成的!
雷军在金山成名,大成是创立小米之后,属于典型大器晚成!
用雷总自己的话说:
前半生相信人定胜天,40岁后,明白了要顺势而为,做那只在风口上的猪。
雷军从小学开始,就成绩优秀,是典型的我们父母嘴里经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1987年,雷军考入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进入大学后,雷军依然优秀,他仅用了两年时间,修完了所有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
大三的时候,计算机病毒横扫全国,武汉大学机房也中标了,所有电脑全数瘫痪,雷军于是开发“免疫九零”,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 科技 成果一等奖,作为商用软件,3个月卖出去了1万多套,赚了不少钱。
赚了钱的雷军信心大增,在大四的开始创业,但当时他所做的一款核心产品被盗版了,对方规模大,价格又更低,使得雷军的第一次创业经历不得不在半年之后结束。
结束的正是时候,因为他很快就碰上了人生的第一个伯乐。
求伯君对于雷军来说,那就是偶像,是大神,凭借一己之力,一年多时间,用汇编语言写了wps第一个版本。不仅填补了我国计算机中文字处理的空白,还在没有做广告,仅凭着口碑最高时市场份额能达到90%,成了一个时代标志性人物!
在偶像的光环感召下,雷军进入了金山。
1994年,珠海金山公司成立,雷军牵头在北京成立了金山开发部,负责WPS汉卡的技术支持,并召集了20多名顶尖程序高手迎战微软,金山倾尽所有投入研发了“盘古”,类似于Office,里面有WPS、电子表和字典等。
但半年过后只卖出了2000套,“盘古”没能开天辟地。
1996年,金山迎来艰难时刻,人员流失严重,200多人的公司,走得只剩下十几个,雷军也想走,被求伯君按住了。
痛定思痛,求伯君卖了别墅,带领雷军等剩下的十几个员工没日没夜地重构wps,开发WPS97。历时一年,金山新版WPS97面世,公开挑战微软,获得巨大成功,并在1998年获得联想投资,求伯君提拔28岁的雷军担任金山总经理。
担任金山总经理看似光鲜,但对雷军来说,这才是苦难的开始,因为在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或许,在金山的经历对于雷军来说,唯一不幸的就是对手微软太强大。
金山一直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没有被击垮已经是不易。
从1992年求伯君用一顿烤鸭把雷军骗到金山后,到2007年金山上市,雷军一呆就是16年,他决定走了。
在决定离开的中层沟通会上,他说了一句:我终于把债还完了。
总结金山的经历,他觉得金山成功有自己的功劳,金山不那么好,也有自己的责任。
在雷军治下,金山在所属细分领域都是在前面的,但上市的市值怎么看都不是一流企业,同事很多离开金山的同事们都做的风生水起,彼时的雷军在想,“我们这么努力,为什么在互联网浪潮里没有成为主流?”
想了一年,终于明白:
在金山,自己相信的人定胜天,才是前半生痛苦不堪的原因,做人呢,要顺势而为,而未来在移动互联网,那是风口所在。
黄章:雷军的贵人
从金山离开后,雷军主做投资,也没想自己要在创业,毕竟做了这么多年企业心累。
想到移动互联网是风口,最开始雷军想投魅族。
雷军确实想投,谈了好久,很多事宜都在落地,但在因为管理理念的分歧(人事,也就是控制权),合作告吹,但雷军有收获,他知道了如何做手机,并且他意识到,未来的天下是智能互联网手机的。
用黄章后来的话说,他教会了雷军做手机,粉丝营销,饥饿营销,没有他,雷军懂个屁手机。
用屁字,看出黄章的不甘和幽怨,但笔者想说的是,以雷军多年做产品的经验和人脉资源,如果不找黄章,真心想要做手机,也一样能做起来。
打败李开复,挖了林斌
广东人林斌小米的初创合伙人,为了挖到他,雷军不惜出让小米股份13.32%,这是小米核心高管仅次于雷军的。
在这之前,李开复跟林斌早就认识,老相识,本来是要挖林斌到创新工场的,但是半路让雷军勾走了。
林斌早在1995年就加入微软公司,2000 年的时候,李开复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就邀请林斌回国,林斌欣然同意,干到2003年后转入微软亚洲工程院。
后来李开复2006年去了谷歌,又成功挖角。
2009 年,李开复创立创新工场,又想挖林斌,本来都说好了,结果被雷军截胡。
雷军能打败李开复的原因,笔者觉得是因为雷军给了林斌一个梦想(当然股份也很重要,股份代表自己就是老板,不是打工者),他点燃了一个男人的野心,为了表达诚意,林斌卖了谷歌和微软的股票,不拿工资进入小米开干。
不得不说,雷军驭人也有一套。
小米十年
2010年,小米成立,雷军开始在小范围内捣鼓手机。
2011年初,雷军跑遍各大手机工厂,逢人就问,能不能用2000块做一款最高性能双核手机,所有人都摇摇头。雷军知道,机会来了。
同年8月,1999元的小米手机问世,预售6小时,卖了40万台。
小米随即成了一种信仰和现象,研究小米的爆款思维成了所有产品经理的任务。
记得曾经看过刘强东视频评价小米,如是说:
雷军是个疯子,就个破手机都能一百多亿。
那时小米首次突破百亿,而彼时的京东在东哥苦心经营下,2014年才超过一千多亿,还年年亏损,所以说这话的时候,明显感觉出,东哥羡慕嫉妒恨~
小米这十年,虽说离世界第一手机貌似越来越远,当时吹下的牛逼很有可能实现不了,但小米为中国手机行业扫平了山寨机,释放行业潜力,这个 历史 性的巨大贡献,配上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的身份相得益彰。
那年雷军拒绝了马化腾
当年互联网危机开始弥漫的时候,马化腾的腾讯融不到资金,打算卖掉QQ的时候也找到雷军,要以100万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雷军。
但雷军觉得QQ太简单,自己完全可以编个程序自己做,没必要花大价钱买,而且跟马化腾又不熟,就又错过了腾讯。
马云也被拒了
马云的故事有点不可考,因为当事人雷军在微博上曾否认过,但笔者分析后认为未必如此。
阿里巴巴建立不久之后,最后的50万创业资金所剩无几,当时马云为了生存,找了所有的互联网大佬,包括搜狐张朝阳,以当时金山和雷军的江湖地位,马云不找雷军的可能性不大,只不过他极有可能没机会见到雷军本人就被金山的人否定了,因为当时找雷军融资的人太多了,得排队...
目前看到最多的一个雷军和金山同事当时评价马云的版本如下:
下属对雷军说:“这人獐头鼠目的,满嘴跑火车,是不是做传销的?“
雷军也觉得:”他说自己的项目这么大,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
后来,马云的云锋基金投资了小米 科技 。
雷军错过张小龙
1998年9月,30岁的雷军看上了30岁的张小龙做的 FoxMail,想买下来。
雷军立即拨通了张小龙广州的电话,
雷军:“你现在哪里上班?”
张小龙:“广州一家系统集成公司。”
雷军:“FoxMail 是你自己做的?”
张小龙:“是。” …
雷军:“有没有可能卖给金山?”
张小龙:“15万元,怎么样?”
买卖基本算是定下来了,双方约定好张小龙再到珠海金山谈一次具体细节。
不巧雷军有事走不开,
2年之后,博大互联网络公司花1200万元收购了 FoxMail,张小龙加盟博大。
2005年3月,腾讯收购 Foxmail,张小龙加盟腾讯。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张小龙用非凡的成就证明了,
自己是这二十年来最顶尖的产品经理。
雷军错过罗永浩
老罗刚开始也没想搞手机,他先去的小米,想做营销方面的工作,混个营销总监当当,雷军没同意。这个期间呢,就认识了小米的工程师,他就问你们最开始几个人搞手机,那哥们说就7个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罗就想7个人,我还是有能力找到的。
然后就有了锤子 科技 。
错失老罗,我觉得是两人共同的损失。
老罗的人生走了弯路,雷军错失了一员营销大将。
一方面,老罗用自己拙劣的创业经历表明,自己压根不是当领袖的人,对管理企业压根不在行,直到锤子被卖掉,他都没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但事实证明,当老罗没有供应链的后顾之忧,开始做直播卖手机的时候,还是挺猛的,比如8月7日跟苏宁一块卖了2亿。
想想看,如果当年,老罗+雷军,说不定...
小米汽车怎么样,和吉利L8比较有优势吗?
小米入股的汽车企业是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是一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广州。该公司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智能电动汽车,旨在为用户提供高效、环保、便捷的出行体验。小鹏汽车已陆续在各大城市开设体验中心和服务中心,2019年全年计划开拓超过60家线下门店。
小米入股小鹏汽车,双方在智能硬件和互联网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小鹏汽车的产品线包括G3、P7等型号,其中G3是一款紧凑型SUV,P7则是一款中型轿车。此外,小鹏汽车还计划推出更多新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电池技术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其无人驾驶前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技术架构SEPA,以及全新的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展现了公司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搭载扶摇架构的首款全新战略车型小鹏G6,将在2023年上海车展正式亮相。
小米公司的特色:
1、创新驱动,智能生活:小米智能手机因创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而闻名。其产品线涵盖了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出行等多个领域,以创新的设计、丰富的功能和卓越的性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2、生态链模式:小米致力于构建开放的生态链体系,通过投资和合作,孵化出多个领域的优秀企业。这些生态链企业与小米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智能硬件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小米生态链模式。
3、用户参与:小米注重用户参与和反馈,通过社区、社交媒体等渠道与用户保持密切互动。用户可以参与到产品的研发、测试和改进中,共同打造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4、高性价比:小米坚持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在同等价位下提供更优秀的性能和品质。这使得小米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5、国际化拓展:小米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业务网络。小米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展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小米汽车跟谁合作的
小米汽车和吉利L8(银河E8)各自有其产品特点和市场定位,具体的优势需要根据各自的性能、技术、价格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比较。以下是对两款汽车的优劣势分析:
1. **技术和性能**:小米汽车和吉利L8都搭载了高级别的智能驾驶技术,以及高性能的动力系统。小米汽车作为新入局的品牌,可能会在智能化和用户体验方面有所创新,而吉利作为传统汽车品牌,其技术和性能经过市场的长期验证,具有一定的成熟度。
2. **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吉利作为老牌汽车制造商,拥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忠诚度。小米作为新兴的汽车品牌,虽然在智能手机市场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但在汽车领域还需要时间来建立品牌信任和市场认可。
3. **价格和性价比**:小米汽车可能会延续其在电子产品领域的性价比策略,为消费者提供较高性价比的选择。而吉利L8的价格和优惠政策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如果正式售价有所下调,可能会成为市场上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
4. **售后服务和保养网络**:吉利由于已经在汽车行业深耕多年,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和保养网络。小米汽车作为新品牌,这部分是其需要迅速建立和完善的关键领域。
5. **市场接受度**:小米汽车的市场接受度还有待观察,因为它不仅要与吉利等传统汽车品牌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其他新兴汽车品牌的挑战。
总的来说,小米汽车和吉利L8各有千秋,消费者在选择时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来决定。如果注重品牌和技术成熟度,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吉利L8;如果期待更多的智能化体验和性价比,可能会考虑小米汽车。不过,具体的选择还需要等待小米汽车正式上市后,通过实际的性能测试和市场反馈来做出更全面的评估。
小米汽车跟哈工智能合作的。
哈工智能是一家汽车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智能装备研发商,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雷军也公开了小米自动驾驶的最新研发进展,计划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此外,小米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已经敲定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低配车型将采用弗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高配车型将采用宁德时代最新的三元麒麟电池。
这些消息都表明小米汽车正在积极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和电池技术,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驾驶体验。公司于1991年10月10日成立,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的科技公司。公司业务涵盖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本体、工业机器人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三大板块,布局机器人领域技术研发。
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11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9年5月,更名为四川友利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2月,更名为江苏友利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进入汽车白车身焊装领域,更名为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机器人分公司,提供工业机器人一站式服务,布局工业机器人本体业务及一般工业自动化焊装业务。
2018年,为汽车行业及其配套供应商提供工业清洗定制解决方案和服务,针对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底盘及车身连接提供搅拌摩擦焊整体解决方案,推出搅拌摩擦焊机器人。专注推广电控产品的销售及配套服务,布局二手机器人回收再制造业务,剥离氨纶业务,聚焦高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业务,开展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