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制动有哪些常见的故障

2.汽车制动系统有哪些常见的故障?

制动系统是汽车最重要的安全部件之一。一旦坏了,后果不堪设想。微型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如下:

1.制动不良或故障

1.制动管(如接头)泄漏或堵塞,制动液不足,制动油压下降而失效。定期检查制动管路,消除泄漏,添加制动液,疏通管路。

2.进入制动管空的气体使制动变慢,制动管受热,管内残余压力过小,导致制动液气化,管内出现气泡。因为气体是可压缩的,所以在制动过程中制动力矩会减小。维护期间,排出制动总泵和管中的空气体,并添加足够的制动液。

3.制动间隙不当。刹车片工作面与制动鼓内壁工作面间隙过大,制动时泵的活塞行程过大,导致制动缓慢,制动力矩降低。维修时,按规范充分调整制动间隙,即使用平头螺丝刀从高速孔拨动棘轮,完全打开闸瓦,消除间隙,再将棘轮回复到3~6齿,即可得到规定间隙。

4.制动鼓与摩擦衬片接触不良,制动蹄变形或制动鼓圆度超过0.5毫米,导致摩擦衬片与制动鼓接触不良,制动摩擦力矩降低。如果发现这种现象,一定是无聊或者纠正。镗孔后的制动鼓直径不应大于220毫米,否则应更换新的制动鼓。

5.刹车摩擦片被油脂污染或浸泡在水中,摩擦系数急剧下降,造成刹车失灵。维修时,拆下摩擦片,用汽油清洗干净,并对燃烧器进行加热烘烤,使渗入片内的油渗出,严重渗油时更换新片。对于浸入式摩擦片,可利用连续制动产生热能,使水分蒸发,恢复其摩擦系数。

6.制动主缸和从缸杯(或其他零件)损坏,制动管路不能产生必要的内压,漏油,导致制动不良。制动总泵和从动油缸杯应及时拆卸和检查,磨损损坏的零件应更换。

二、刹车单边

1.同轴左、右制动器的制动时间不一致,大多是由于两个制动器的制动间隙不均匀或接触面积差异造成的。制动时,摩擦片的一侧首先接触制动鼓进行制动,而制动器的另一侧由于摩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大、接触滞后而不同步。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可以根据规格重新调整左右车轮之间的制动间隙。

2.同一轴线两侧制动器的制动力矩不同,导致车速不同,直线行驶距离不相等,造成单侧制动。这通常是由于一侧制动缸漏油、制动摩擦片油污严重、摩托车系数差异或左右 轮胎 气压不相等造成的。可以用汽油分别清洗摩擦片、高速胎压、补漏。

3.汽车会自动滑向一边,不会踩刹车板。这多是由于一侧前悬架变形,前悬架底板变形,前悬架螺旋弹簧弹性严重下降,汽车制动时 车架 与其他相关部件相互干涉或不协调造成的。出现上述情况,查明原因后进行维修。

4.制动时,车轮会自动转向一侧并偏离。这主要是两侧制动鼓和摩擦片工作面粗糙度不同,或者一侧制动管路进气口空处的接头堵塞等原因造成的。根本原因要单独查找,修复。

5.左右轮胎气压不均匀造成的偏差。左右轮胎必须同样充气,否则两侧车轮实际转弯半径不同,行驶直线距离不同,会导致侧滑。所有轮胎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充气。

6.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车轮定位不准和左右轮胎磨损不同,所以左右车轮的路阻差异也会造成跑偏和侧滑。在这种情况下,找出原因后,根据规范调整或更换零件。

三.制动噪音

1.制动鼓不圆时,其圆度误差超过0.5毫米,制动鼓工作面变形9个椭圆),制动时摩擦片与制动鼓瞬间碰撞,同时发出尖锐的撞击声。维修时,拆下制动鼓,按规范和标准进行钻孔,检查平衡性能,将不平衡量控制在200克·厘米以内

2.当制动摩擦件表面过于光滑,摩擦系数小,制动压力大时,光滑表面磨损会产生摩擦噪音。或者异物插入摩擦副之间挤压摩擦面,也可能产生摩擦噪音。保养时,拆下制动鼓,清除异物,用粗砂纸打磨摩擦片,使匹配的摩擦副接触面积达到70%以上。

3.制动摩擦片磨损严重,表面出现沟槽和不规则形状,制动时不能完全有效地与制动鼓贴合,或制动支撑板变形,破坏鼓与板的同轴度,局部摩擦碰撞产生噪音。维护时,应更换摩擦片,并校准制动支撑板。

4.前轮轴承损坏,滚道、球面出现凹坑、沟槽甚至裂纹,行驶中会出现异常制动。这种噪音可以通过更换前轴头轴承来消除。

四.制动鼓加热

1.制动间隙过大,踏板自由行程过小。松开制动踏板时,制动力没有完全释放,使摩擦副长时间处于摩擦状态;启动困难,无法驾驶,用手触摸滚筒表面时感觉发热。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规范重新调整高速制动间隙。

2.制动手柄没有完全松开。原因是高速不当或操作疏忽,导致摩擦副长时间处于摩擦状态,产生热量。如有必要,根据规范进行高速行驶。

3.制动产生的热量导致回位弹簧变形,其弹性下降或消失,不能保证制动摩擦片总成及时回位,导致制动器不能及时完全释放,制动鼓发热。及时修理或更换回位弹簧可以消除故障。5.驻车制动故障常见的线缆或护套生锈、牵引弹簧断裂、脱落或子弹消失,使其护套内的驻车制动控制线缆或制动线缆拉不灵活,导致手刹无法松开,工作失败。检查制动控制电缆和制动系统部件表面是否有损伤,手柄操作是否灵活,电缆接头和固定件是否松动或损坏。维修时,在电缆上加润滑脂润滑,或更换损坏的零件,然后根据维修规范调整高速制动手柄的旋转量。

汽车制动有哪些常见的故障

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

停车效率差的故障:

故障:驻车制动杆拉紧后,仍能起步,或在坡道上不能稳定停车,导致打滑。驻车制动性能差的主要原因是制动间隙过大、制动蹄和制动鼓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小、制动蹄或闸瓦上有油或硬化、铆钉外露以及制动鼓或制动盘严重变形。

驻车制动杆无法定位故障:

故障:拉紧驻车制动杆后不能松手,松开后拉杆会回到初始位置。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棘爪弹簧失效或断裂,应予以更换。棘爪和轮齿磨损甚至打滑,应更换;或棘爪拉杆变形卡死,应纠正或更换;或棘爪或齿板等处的铆钉脱落,应进行修理。

汽车制动系统有哪些常见的故障?

  一、刹车不回:

 1.车行驶一段里程,手摸制动鼓(盘),若均发热,则故障在制动总泵,否则故障在制动分泵或管路。2.自由行程过小,进行调整。3.制动液液面回升缓慢,如拧松放气螺钉,制动液喷出,制动蹄回位,则为油管堵塞,应疏通,若不回位,应解体检查制动器分泵

  二、制动失灵:

 连续踩制动踏板时,车辆制动不良。1.踩制动踏板,如踏板不升高,无阻力,则应检查制动液是否缺失,制动分泵、管路及接头处是否漏油,总泵、分泵零部件是否损坏。2.如果制动踏板踩到底,制动效果不好,连续踏无改善,踏板逐渐升高,可判断为制动系内混有气体。3.连续踏,踏板回位升高,效果有改善,则为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大,应调整。4.连续踏踏板,位置能升高,有下沉感,则有漏油处。5.踏下踏板,位置很低,再踏,位置不能升高,感觉发硬,则总泵有堵塞。6.踏板高度正常,不软不下沉,但制动不良,则为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大或有油污。

  三、制动跑偏:

 车向左偏斜,则为右车轮制动不灵,反之亦然。1.应对该轮制动零部件及配合间隙、进行检修或更换。2.检查该轮胎气压及花纹磨损。

 在我们开车过程中,不管是老司机还是新手司机,经常都会出现一些驾驶的误区,那么开车上路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一、单手打方向盘

 车辆在快速行驶或遇到紧急情况时,需要双手控制方向盘才能有化险为夷的情况,依靠单手根本无法做到。正确的做法是双手时刻不离方向盘,开手动挡车的'车友,右手一但换完挡后立即握回方向盘,确保汽车方向时刻都在自己的双手操控之下才是安全保障。

  二 、空挡节油

 电喷汽车在空挡滑行的时候不一定省油,因为有些车在加速中松开油门,喷油系统停止供油,当发动机转速降至2000转时恢复供油,所以电喷车高速带挡滑行时会省油,放空挡反而费油。

  三、汽车启动长时间预热

 汽车启动前预热,能使机械部件得到较好润滑,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寿命。但预热时间不宜过长,能使润滑油到达所需润滑部位即可,时间过长,只会造成更多的油耗和更大的发动机磨损。

  四、弯道不减速

 有许多车主在进入弯道不减速不降挡,而在弯道中发现车速过快则依靠刹车减速。这样做,汽车转向时,车辆重心不再保持在车辆中线位置,如果出现紧急制动或路面湿滑的情况,很可能导致车辆失控甚至翻车。正确做法应在进入弯道前减低车速换入低挡,入弯后,缓慢加油车身才能保持平稳安全姿态。

  五、视觉条件不良时不开灯

 不少车主为了节约汽车电池降低损耗,在黄昏或天气较阴暗时不喜欢开灯,这也是一种十分错误的做法。因为在气象或光线条件不佳时,人们往往难以很快发现车辆行踪,而灯光就成了此时最好的提醒目标。要保障安全,除开自己小心驾驶外,还得给其他人提供一个警示,喇叭是如此,灯光更是如此。

  六、磨合期车速越慢越好

 磨合期是要在一段时间内将摩擦部件的配合间隙磨到一个合理的范围,才能实现较好的润滑。若磨合期发动机转速过低,则曲轴连杆轴瓦承受的冲击较大,转速过高则汽缸壁容易拉伤,造成早期磨损,所以磨合期应参照发动机转速而不是车速,汽油发动机转速在2000至3000转之间,柴油发动机在1000至2000转之间。

1、故障现象:踩刹车踏板,踏板不升高,无阻力;

2、故障现象:刹车踏板踩到底,制动效果不好;连续刹车,效果无改善,且踏板逐渐升高;?

3、故障现象:连续踩刹车,踏板回位升高,制动效果有改善;?

4、故障现象:连续踩刹车,踏板位置升高,并有下沉感;?

5、故障现象:踏板位置很低;再踏,位置不能升高,感觉发硬;?

6、故障现象:踏板高度正常,不软不下沉,但制动效果不好;?

7、故障现象:制动跑偏;?

8、故障现象:车行驶一段里程,制动鼓(盘)发热;?

9、故障现象:刹车踏板自由行程过小;?

10、故障现象:制动液液面回升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