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_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
1.比亚迪12月销量降低原因
2.4月新能源销量:比亚迪夺冠,特斯拉滑坡,前十不见北汽
3.27家车企1月销量一览:自主品牌渐回暖,新能源车企持续走跌
4.比亚迪1月销量公布 燃油车上涨 新能源车受疫情影响严重
5.1月新能源销量腰斩,“至暗时刻”还尚未到来
6.比亚迪新能源技术那么成熟,为什么感觉销量还是不太理想?
从技术角度来看,比亚迪已经成为国产汽车的佼佼者,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可以说是国内1型。与吉利、长城、樱桃不同,比亚迪是从传统燃油车的低端路线走来的。当年比亚迪F3模仿丰田花冠在国内风靡一个时代,但由于国产品牌的崛起,比亚迪F3的新车逐渐没落。今天也有比亚迪F3车型,但千年不变。因为很明显是后者。
也许有些读者不明白我写比亚迪F3的目的。事实上,从比亚迪的这场营销事故中可以看出问题。比亚迪没有集中精力把一辆车变成斯塔卡,而是继续向东南西北转移。比亚迪F3的低端路线已经对这辆车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但如果出现plus版本或序列矩阵,这辆车就能像吉利迪豪一样真正成为经典。但比亚迪在传统汽车方面缺乏深耕,立即转向新能源产品。
不得不说,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在新能源领域和传统燃料动力的结合上非常出色,从传统燃油车到混动,再到超级混动。外观设计语言也聘请了某外国大师,具有“龙脸”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等厂”的复刻。比亚迪不仅在外观方面,而且在装修动力方面也开始走高级路线。街上的陈汉松明确实像一群颜值高而显眼的鸡一样,让人难以置信。是比亚迪F3的弟弟们吗?
而且标志使比亚迪提倡朝代文化标志的设计,每一个辉煌的王朝都有独特的篆书汉字标志,吸引了人们的心。但是比亚迪的销售量与爆发性的吉利、长城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车红卖不出去的书呆子让人觉得比亚迪这个名字有点奇怪。虽然有品质,但低端品牌的影响力太深,消费者心理上有抵触。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买3 ~ 5万辆比亚迪F3,作为通勤车买可能掉牙的经典车型,比买比亚迪松、比亚迪顿、比亚迪津、比亚迪汉等20多万辆更容易接受。最难接受的是比亚迪4S店的服务车很有名。
技术这么强的比亚迪为什么销量被吉利和长城压着不卖火?一些买家反应说,去比亚迪4S店买30多万辆车和5万多辆车受到的贵宾待遇相同。真是一视同仁。不仅宣布没有买车的赠品,还送来了迈克这样的飞侠端小玩意儿,真的很抱歉。买车过程中连一杯茶都没有。
此外,客服电话总是不完整,拐弯抹角,头疼。但是,这些服务在整体上对销售有一定影响,反映了比亚迪服务文化理念的不足,但实际影响比亚迪销售的是,只知道粉饰新车型,不知道打造专属品牌的觉醒意识。
吉利有帝豪家族、沃华尔街、永克家族等。长城上有港湾家族、皮卡家族等。奇瑞有承吉家族,西湖家族,官池等。还有比亚迪、秦汉唐宋,但这些比较不成熟的技术,如超超级混动技术,无法达到古典品牌的效果。当时的比亚迪F3已经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比亚迪走的动力尖端先锋,不成熟的完美道路注定坎坷。目前MD-I超级混动订单像纸屑一样多,但比亚迪要成为一个哥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比亚迪12月销量降低原因
“有点受伤。”
3月31日晚间,比亚迪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该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同比下降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2亿元,同比下降42.03%。
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比上一年有所下滑。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比亚迪方面表示,主要是行业、政策变化及本期研发费用上升影响所致。
净利下降42.03%
一直引以为傲的新能源汽车,没能成为救命稻草。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2019年,比亚迪实现汽车销量46.14万辆,同比下滑11.3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5万辆,同比下滑7.39%。全年销量低于预期,完成2019年65万辆销量目标的70.98%。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增速还高达203.6%,但自第三季度以来,各方面数据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引致全年营收出现亏损。
“这与新能源汽车市场急转直下密不可分。”
比亚迪内部人士称,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去年汽车行业整体市场需求依然疲弱,叠加燃油汽车价格体系变化的冲击及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盈利因此有一定幅度的下滑。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有史以来补贴降幅最大的一年,整个行业都直接暴露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之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去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下降态势。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为近10年来首次同比下降。
作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车生产商,比亚迪固然会在退坡潮中首当其冲。
市场下行,销量下滑。这一年,比亚迪不仅尝到下滑的滋味,还“痛失”了全球新能源车销冠。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2019年,特斯拉以36.75万辆的成绩反超比亚迪,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这是比亚迪自2016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低于特斯拉。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早已布满了?“抢夺者”。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约有50多家车企共推出130多款新能源车型。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日渐成熟,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开始批量投放市场,跨国车企也在步步紧逼,昔日的“蓝海”已演变为“红海”。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更是让“寒冷中”的车市,急速“冰封”。
有幸的是,政策及时给了市场一剂强心针。
为提振汽车消费,2020年3月11日,工信部宣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再大幅退坡;3月31日晚,院宣布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对于?“受伤”的比亚迪,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打响反击战
事实上,比亚迪也在自谋出路。
进入2020年,比亚迪动作不断,变得有点忙。
先是,一口气成立了五家“弗迪公司”,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和研发的所有业务,可谓将自身所有核心产业链(电池、电控、电驱)进行了“垂直整合”,每家都代表着比亚迪在零部件细分市场的竞争力与公司对未来的发展规划。
“一个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比亚迪不再是自产自供的一家汽车企业,它给自己正式加上了供应商标签。
紧接着,比亚迪与丰田汽车的合资公司正式成立,双方各持合资公司50%股权,共同开发动力电池、轿车和低底盘SUV纯电动汽车。
丰田将借助比亚迪技术发力纯电动汽车市场,而比亚迪将获得丰田的品牌背书,并有机会学习其管理能力。这一“联盟”的迅速落地,让不少车企开始紧张了起来。
不过,对市场上“杀伤力”最大的,还是“刀片电池”的正式出鞘。
“要将‘自燃’从电动汽车的字典里抹去。”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现场,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
据扉旅汽车了解,“刀片电池”本身并不是电池材料的创新,而是通过增大电芯的长度,把电池做成扁平的形状。由于电池单体看起来像刀片,故称为“刀片电池”。
这样的电池可以阵列的形式插入到电池包里,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按照比亚迪的说法,该刀片电池用了无模组电池成组方式,将电池包整体空间利用率由过去的40%,提升到了60%,因此体积能量密度比过去增加了50%。
据悉,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仅为三元锂电池的80%左右,但是通过改造结构的方法,比亚迪解决了过去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不及三元锂电池的问题。
同时,由于刀片电池的表面积更大,散热性能更好。
总而言之,刀片电池的优点是具有三元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又同时具有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
“这可以倒逼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做出改变”。王传福对刀片电池很自信。
不过,市场上的质疑声却不断。有动力电池专家指出,刀片电池不是从材料上的突破,只是从电池结构设计上创新,可能会提高电池包之后的效率,比如提高电池包体积能量密集和质量能量密度,但对单体能量密度提高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理想汽车CEO李想也曾在微博中表示,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表现不佳,因此刀片电池最适合的还是中低端的纯电动车及南方的运营车辆。
事实上,比亚迪的这把“刀”已经飞了很久,能否一战成名,市场才是最终的“检验者”。
根据公司披露,即将上市的新车比亚迪“汉”,将是首款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车型,而该车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将达到605公里。
“想和别人竞争,还要走别人走过的路,那就是自寻死路。所以,必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王传福说道。
电动车市场上的好戏,或刚刚拉开帷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月新能源销量:比亚迪夺冠,特斯拉滑坡,前十不见北汽
2022年11月份的销量只有28320辆,12月份的销量为26206辆,销量都在连续下降,这也是因为比亚迪产线在调整当中。
比亚迪纯电动汽车销量今年1-7月销量同比下跌46.13%,插电混动车型1-7月累计跌幅达71.71%,燃油汽车方面,比亚迪1-7月销量增长17.96%。其中,SUV车型1-7月同比大涨157.73%,是推动比亚迪燃油汽车增长的主要动力,但轿车和MPV车型却分别下跌16.33%、80.74%。
销量变化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连续12月下跌,累计销量更是遭遇腰斩,主力新能源汽车脱了后腿,反而是偏离比亚迪发展重心的传统燃油车却成为了比亚迪汽车销量增长的推动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飞速下滑与去年7月开始执行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不无关系,从时间周期上看,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的下滑正好和补贴退破实施的时间重合。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以政策驱动为主,私人消费者购买意愿不足,随着市场政策变动,新能源汽车市场便出现较大波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别下降2.3%和4.0%。因为疫情和补贴退坡双重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1-6月的产销量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6.5%和37.4%。
27家车企1月销量一览:自主品牌渐回暖,新能源车企持续走跌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4月中国乘用车销量达142.9万辆,环比增长36.6%,同比下降5.6%, 1-4月累计销量444.5万辆,同比下降32.7%。
开年以来,中国乘用车1-4月的销量的同比增长率依次为-21%、-79%、-40%、-5.6%,可以看出,从3月开始,同比增幅大大提升,国内车市已逐渐走出疫情阴影,基本可以确定V型反弹的态势。
不过,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跌幅仍大于整体跌幅——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6.4万辆,同比下降30%,环比增长14.8%。其中插电混动车型销量2.15万辆,同比下降14%,纯电动4月批发销量4.23万辆,同比下降36%。
其中,比亚迪秦EV夺冠,上月的特斯拉Model 3以10160辆的成绩位居榜首,而到了4月份仅售出3635辆,排名跌至第三,不过在1-4月的新能源汽车榜单中,Model 3还是以105辆的成绩位居榜单榜首。宝骏新能源发挥不错同比增长101.1%,另外,还有两款新造车势力车型进入榜单,分别是蔚来ES6(2907辆)和理想ONE(2622辆)。锐际1.5T PHEV进榜很奇怪。
比亚迪秦EV
比亚迪全新秦EV获得4月新能源销量冠军,销量为5096辆,与3月新能源销量齐平销量(为5066辆)。这是今年全新秦EV已经连续4个月上榜,发挥也是一如平常的稳定,当然,这与全新EV出色的产品力脱不开干系。
据了解,比亚迪新能源汽车4月份共计销售12,995辆,同比下滑45.9%,跌幅进一步收窄,占总销量比重也由3月份的40.1%攀升至40.9%;今年1-4月累计销售35,187辆,较去年同期下滑63.8%。
其实,受行业因补贴退坡影响,自去年7月开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其占公司汽车总销量的比重也由去年6月的近七成一度缩水至三成以内。
进入2020年,多部委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及补贴期限延长2年、补贴退坡幅度降低、多数技术指标要求保持稳定等扶持政策,同时部分省市还相继出台扩大新能源车指标、购置补贴以及新能源车充电补助等相关刺激政策。
基于此,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整车龙头企业,其技术优势显著、产品谱系也相对完备,多项政策的刺激下,或助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改善。
此外,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预计将于今年6月正式上市,亦有望成为其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销量增长点。
国产特斯拉Model 3
比起3月1W+的爆炸性数据,4月Model 3只卖了3000多辆,堪称高台跳水。其实不少人在看到特斯拉3月夸张的销量后,都认为它可能会后劲不足;特斯拉有季度底冲销量的习惯,很有可能是把4月的部分订单提前到3月,让季度财报好看点。
而销量大幅度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特斯拉在4月10日发布了国产长续航版Model 3。该款车型续航里程可达668km,售价339,050元,比标准续航版增加了223km,但二者价格只相差4万元。
消息一出,很多此前准备购买标准续航版的车主改变了主意。然而,长续航版需要在6月份开始交付,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冲击到特斯拉4月和5月的销量。
此外就是海外零部件供应问题,有媒体报道,特斯拉上海工厂自5月1日休后,并未在6号开工,这一停工状态持续到9号。
北汽新能源
最让人意外的还是北汽新能源,4月居然没有出现在前十榜单中,据了解,4月份,北汽新能源销量586辆,同比下滑88.3%。这个数字真是让人不忍直视。要知道2019年,北汽新能源也取得了15.06万辆的销量成绩,纯电汽车销量第一。可进了2020年,其销量一路下滑,1月份,北汽新能源销量2006辆,同比下滑55.54%;2月份,北汽新能源销量1002辆,同比下滑65.05%;3月份,北汽新能源销量5992辆,同比下滑66.13%;从历月数据来看,在国内车市逐渐回暖的大背景下,北汽新能源销量颓势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而4月份,随着国内逐渐恢复了生产生活,加上政策刺激,国内车市明显回暖,但北汽新能源的销量非但没有回升,反而进一步下跌,令人匪夷所思。
很多人说的质量问题,但笔者觉得这不是主要原因,北汽新能源这个品牌已经存在10年了,产品质量还是过硬的。
笔者认为原因应该是车型布局算不得完善,甚至是有些单一。就从销量这点来看,能够真正扛起销量大旗仅有EU5一款车型,最为关键的是,EU5常年活跃于网约车市场,疫情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约车市场的不景气,而北汽新能源的销量为何下滑得如此严重
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锐际1.5T PHEV,4月以3999辆销量排名第二位,这让不少车友对这款车感到不解。从厂家信息看这款车貌似还在申请准入的状态,预计售价或在19万元左右,因此有网友猜测销量快报中的可能是"企业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比亚迪1月销量公布 燃油车上涨 新能源车受疫情影响严重
截至2月16日晚,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以及日产、沃尔沃、马自达等车企陆续公布了其各自2020年1月份产销数据。从数据来看,即便深受春节、疫情影响,整体产销数据并不乐观,但这其中仍有闪光点的存在,如一汽、上汽、广汽及长安汽车等品牌自主乘用车销量回暖明显,增幅成功为正。但同时,新能源汽车普遍下滑的态势依然不容忽视,比亚迪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以及江淮新能源均持续下滑。具体情况如下:
一、上汽集团:合资仍下滑,自主品牌渐向暖
日前,上汽集团发布了1月产销报告。数据显示,1月,该企业1月份共生产汽车41.9万辆,同比下滑32.7%;售出汽车40万辆,同比下滑34.6%。由于2020年春节提前,1月实际工作日较2019年1月同期少了5天,因此产销量的下滑并非不可理解。不过,据乘联公布数据显示,1月我国乘用车市场产销量分别同比下滑29%、21.5%,上汽集团的销量表现低于市场整体表现。
来源:上汽集团产销公告
具体来看,合资车企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在1月份跌幅分别达到了40.5%、30.5%,不过就两者接下来的规划来看,2020年都将是其各自的产品大年,尽管开局不利,但相信在接下来的产品攻势下,或逐步扭转局势。
上汽通用五菱1月销量为7.8万辆,同比下滑51.1%,成为上汽集团内部销量下滑幅度最大的企业。尽管销量表现不佳,上汽通用五菱却通过援产口罩持续霸屏,据了解,日前该企业已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并通过专业检验,其援产的第一批口罩已经下线。
相比起合资企业,上汽乘用车表现堪称优秀,1月共售出新车6万辆,与去年同期持平,在春节提前,工作日减少的背景下取得如此成绩殊为不易。
二、广汽集团:广汽乘用车同比增长5.3%
日前,广汽集团发布了1月产销报告。数据显示,1月,广汽集团受春节、疫情影响,产销量分别达下滑24.3%、15.9%,至13.8万辆、17.6万辆,整体表现略优于整体市场表现。
来源:广汽集团产销公告
不过,该集团旗下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菲克等合资品牌,均表现比较疲软。具体数据来看,广汽菲克1月份销量仅为0.2万辆,同比下降77.6%;广汽三菱销量为0.8万辆,同比下降31.6%;广汽本田销量为6.2万辆,同比减少16.1%;广汽丰田销量6.8万辆,同比下降15.2%。而广汽乘用车则是该集团下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企业,1月销量为3.6万辆,实现同比增长5.3%。
三、长安汽车:长安福特回暖明显,1月销量同比增长4.2%
2月14日晚,长安汽车官方发布1月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1月,长安汽车产量为12.4万辆,同比下降13.7%;销量为13.5万辆,同比下降4.6%,整体表现略优于整体市场表现。
来源:长安汽车产销公告
尽管挑战重重,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依然交出了10.4万辆的成绩。当中,乘用车销量8万辆,逆势增长1.8%。而长安第二乘用品牌欧尚在1月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单月销售1.9万辆,同比增长48.4%。
合资品牌方面,此次长安福特的表现可圈可点。得益于2019年系列积极调整后,长安福特从去年12月开始呈现回暖迹象,1月实现销售1.5万辆新车,较去年同期增长4.2%。不过,另一合资品牌马自达的表现却依然不甚理想,1月销量0.9万辆,同比下滑27.8%。
四、长城汽车:1月销8.03万辆,同比降28.16%
2月12日,长城汽车发布1月份产销快报。总体来看全线品牌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仅出口市场出现了增长。具体数据显示,长城汽车1月份的产销量分别达到了7.7万辆、8万辆,同别下降31.8%、28.2%。此外,长城汽车1月出口0.4万辆,同比增长18.4%。
来源:长城汽车产销公告
具体来看,哈弗品牌1月份的销量为5.9万辆,同比下滑31.8%。作为长城汽车的高端品牌,WEY品牌1月销量为0.6万辆,较去年同期的1万辆出现了37.1%的下滑。而作为长城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R1和iQ两款车型1月销量总计为0.1万辆,同比下滑了65.7%。
五、吉利汽车:1月销量同比下滑29%,但市占率再增高
2月13日,吉利汽车公布其2020年1月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吉利汽车1月销量达11.2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9%,环比去年12月份减少约14%,已完成吉利汽车2020年销量目标141万辆的8%。
来源:吉利汽车
具体来看,吉利汽车SUV、轿车、MPV等全品类车型均有稳定表现,其中?SUV产品1月共销售6.9万辆,在当月总销量中占比62%,而博越、帝豪、帝豪GS、缤越4款车依然保持月销万辆的市场表现;轿车方面,轿车产品1月共销售4.2万辆,占当月总销量37%;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则共销售0.5万辆;另,对外出口0.2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滑67.7%。
领克方面,其1月累计销售0.9万辆新车,至此,领克产品投放市场两年来累计销量已达25.7万辆。
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74.9%
2月10日晚,比亚迪官方公布最新销量成绩,数据显示,比亚迪1月销量共计2.5万辆,较去年同期的4.4万辆同比下降42.7%。
来源:比亚迪产销公告
具体来看,比亚迪1月份在燃油车领域表现较好,销量1.8万辆,较去年的1.5万辆同比增长18.3%;其中,轿车和SUV销量分别为0.4万辆和1.2万辆,分别同比上涨3.6%和108.1%。
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却下滑明显,直接影响了比亚迪1月份的总成绩。数据显示,比亚迪1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0.7万辆,较去年的2.9万辆同比下降75.1%;其中在乘用车领域,纯电动汽车销量0.5万辆,同比下降68.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0.2万辆,同比下滑84.1%。
七、北汽新能源:1月销量同比下滑55.5%
受春节、疫情影响,车市整体向下,而新能源汽车方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的整体销量为3.9万辆,同比下降54.5%。
来源:北汽蓝谷产销公告
其中,据北汽蓝谷日前发布的2020年1月产销量公告来看,北汽新能源1月产量为0.2万辆,同比增长1028.2%,但是终端销售仅为0.2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55.5%,市场表现略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表现。
八、江淮汽车:1月轿车销量逆势增长26.8%
2月13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1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1月份其产量为3.8万辆,同比下滑31.1%;实现销量3.7万辆,同比下降30.2%。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仅为0.2万辆,同比下降64.1%。
来源:江淮汽车产销公告
乘用车方面,整体板块共实现销售1.3万辆,同比下滑40.5%。其中SUV车型销量下降幅度最为明显,1月销量为0.4万辆,同比下降70.4%;MPV车型1月销量为0.4万辆,同比下降21.1%;轿车1月销量为0.5万辆,同比上涨26.8%。
九、一汽集团:1月销35.2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8.2%
从一汽集团官方获悉,今年1月,一汽集团整体销量为35.3万辆,同比增长18.2%。
具体来看,一汽奔腾官方数据显示,截止1月22日销售1.39万辆,同比增长60.4%。根据规划,奔腾2020年将加快布局S和E系列两大产品线,继2019年完成11.4万辆的销量后,2020年将挑战年销20万辆的目标;红旗品牌则在过去一个月中实现销售1.3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42.7%,实现其20万辆年销目标的6%。
合资品牌方面,整体生产新车20万辆,销售新车26.1万辆。其中,一汽-大众生产新车14万辆,销售新车18.5万辆;一汽丰田生产新车6万辆,销售新车7.6万辆。
此外,据盖世汽车了解,一汽集团已于2月10日复工复产,其表示,将在一季度努力增加产能,力争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十、沃尔沃:中国市场同比下滑16.2%
2月4日,沃尔沃汽车公布了其1月份全球新车销量。数据显示,在过去1个月中,沃尔沃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4.6万辆新车,同比下跌约9.7%。尽管1月销量出现了下跌,但是沃尔沃汽车对于2020全年销量依然有信心实现增长。
在中国市场,沃尔沃汽车的月度销量同比下滑16.2%,为1万辆。2019年,中国新车销量再次下滑,但是沃尔沃汽车的销量依然实现了逆市增长。不曾料想,2020年车市却以一场战“疫”开始。
为减轻疫情对经销商带来的压力,沃尔沃汽车宣布放宽业绩考核,也不设定2月销售目标,成为第一家为经销商提供补贴的企业。此外,沃尔沃汽车还将直接为经销商工作人员提供超千万人民币的人员补贴,最小化疫情对经销商人员收入的影响。与此同时,沃尔沃汽车还为车主提供上门保养、维修等服务,并对符合条件的车主延长享受延长保修权益至2020年4月30日。
十一、日产汽车:豪华品牌英菲尼迪逆势涨4.3%
近日,日产汽车正式对外发布1月份在华销量。统计显示,在春节期和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日产今年1月份共售出新车11.8万辆,同比下滑11.8%。
东风日产、东风启辰、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郑州日产的销量在经历连续四个月的反弹后,均在冰冷的现实面前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体而言,东风汽车有限旗下乘用车事业板块(包括东风日产和东风启辰)1月的销量为10.1万辆,同比下降10.9%。其中,东风日产销量(包括进口车型在内的日产品牌车型)为9.2万辆,同比下降8.1%;东风启辰则由于市场基盘较薄弱加上正处于战略深度调整的当口,因此仅取得了0.9万辆的成绩,同比下滑了32.1%。
而旗下豪华品牌东风英菲尼迪1月销量0.3万辆,同比获得4.3%的增长。目前英菲尼迪在售的国产车型有豪华中型轿车Q50L和豪华中型SUV全新QX50,两款车型也占到品牌在华销量的近90%,虽然单车销量基数仍不大,但市场表现正逐渐回暖,对于英菲尼迪来讲是一个良好的信号。
十二、马自达:一汽马自达1月销量同比增长7.5%
2月5日,马自达(中国)发布了2020年1月马自达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零售)。数据显示,在过去一个月中,马自达共销售2.1万辆新车,同比下滑8.2%。其中,两大合资车企一汽马自达、长安马自达分别实现销售0.8万辆、1.3万辆,同比增长7.5%、-15.2%。
关于接下来的规划来看,长安马自达将国产全新车型CX-30,作为长安马自达2020年的全新重磅车型,上市后有望提振长安马自达整体销量。
十三、蔚来汽车:整体交付1598辆?日均交付同比增22%
2月10日,蔚来汽车正式公布2020年1月交付数据。受春节期和肺炎疫情影响,蔚来汽车1月整体交付1598辆,同比下跌11.5%,环比下跌近半。当中,?ES6交付1493辆,?ES8交付105辆。截止目前,蔚来汽车已累计交付33511辆。
对于1月的销量表现,蔚来汽车表示,受期和疫情影响,今年1月相比去年同期减少5天。以此来看,1月蔚来的日均交付量接近100辆,相比去年同期的82辆提升22%。另据透露,截至2020年1月31日,蔚来已在全国开设83家门店,其中包括22家蔚来中心和61家蔚来空间,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59座城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月新能源销量腰斩,“至暗时刻”还尚未到来
在疫情影响之下我们都知道今年的车市情况堪忧,在过去的一月份众多车企都面临着艰难的开年之月,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不单只是受疫情的影响,新的一年补贴政策上的调整也对新能源汽车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消费者角度上,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取观望的态度。
近日比亚迪公布了1月份的销量情况,2020年1月销量达到25173辆,较去年同期的43920辆同比下降42.68%。其中,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7133辆,同比下降75%;燃油车销量18040辆,同比增长18.3%。可以看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十分明显,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下降严重的新能源车不止是比亚迪一家。
相比信新能源车,比亚迪1月份燃油车车型的表现还是比较可观的,1月比亚迪燃油车车型月销量达到18040辆,较去年同期的15250辆同比增长18.28%。1月轿车销量为4484辆,增长3.56%;SUV销量为12254辆,增幅达到108.08%。在这种市场环境底下有着这样的涨幅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再来具体看看新能源车型领域,比亚迪1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7133辆,较去年的28668辆同比下降75.12%;其中在乘用车领域,纯电动汽车销量5144辆,同比下降68.2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1876辆,同比下滑84.08%。这样大的销量降幅的原因或许是春运期间新能源车在长途行车的不给力表现带给消费者不太好的印象,加上补贴的一定减退,导致消费者重新考虑燃油车车型。
早在去年3月份我国发布了新的补贴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大幅度下滑.过渡期结束后新能源汽车销量明显下跌,而这些也反应新能源汽车市场受补贴政策影响之巨大,加上疫情肆虐的影响,比亚迪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下降也是情理之中。
虽然市场环境不好,但比亚迪汽车的大企担当让其在股票市值上有所收益。于2月8日对外宣布援产口罩和消毒液,由于增加了医用防护口罩和消毒液的生产线,受到很大关注,由此比亚迪的股票有着很大涨幅,这也算是积极参与抗疫带来的一些良好回报吧。
纵观整个车市,受疫情影响1月份销量几乎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现在也正是全国正处在防控疫情的重要时期,比亚迪积极参与抗疫,推进各项措施稳定经营,调配、着手生产口罩和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这样的行动都是值得称赞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比亚迪新能源技术那么成熟,为什么感觉销量还是不太理想?
近日,中汽协公布了2020年1月份的汽车销量。自去年新能源补贴大幅减少后,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萎靡数月,新能源市场在经历了2019年下半年的“六连跌”之后,由于春节期和车市寒冬等因素影响,2020年迎来了“开门首跌”:今年1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3.9万辆,同比下降54.5%,商用车产销预计完成销量0.5万辆,同比下降51.7%。
1月新能源市场下滑,除了补贴影响外,还有春节提前,1月工作日较少,一些单位提前放的因素。再加上从年初开始爆发的疫情影响,导致春节档期出行均被取消,4S店客流量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补贴退坡影响仍在持续
数据显示,1月的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别下降33.5%和27.0%,同别下降24.6%和18.0%。而新能源汽车的月度销量仅为4.4万辆,相比去年同期的9.6万辆直接“腰斩”,同比降幅高达54.4%。
在整个行业市场走低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也相应的顺势下滑。中汽协并未对此进行过多的解读,认为这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正常市场结果。
但是从此前的数据可以看出,从去年7月开始,补贴大幅退坡后,新能源市场开始出现下滑,这一影响持续到了今年1月,再加上此轮疫情的冲击,导致雪上加霜。
月度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开始,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降幅逐渐收窄。12月更是获得了16.3万辆的销量,同比降幅回升至27.6%。中汽协副总工程师徐海东表示,去年年底销量的小幅回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积分政策所致。企业为了完成年度的双积分任务,在车辆产销上加大了投入力度,短时间内实现了降幅的收窄。
但从长远来看,补贴大幅退坡的影响仍将持续,春节期的提前和疫情的爆发,无疑也会放大这一趋势。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今年年初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大幅度退坡。如此一来,原定于2020年底完全退出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有可能延缓,留给车企更多的缓冲空间。
而对于此后几个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期,有业内人士向“E车汇”表示,“受到疫情影响,预计2月新能源市场销量可能只有此前的两成左右,再加上车管所办理业务延期的因素,上牌量将更少。3、4月或将逐渐恢复,但同样的也面临着今年补贴政策的发布,预计最多也只有往年的60%左右”。
传统与新势力纷纷下滑惨重
由于整体销量下滑明显,新能源车企日子不好过,致使多家传统新能源车企销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传统车企大多下滑幅度超50%以上,包括像比亚迪和北汽这样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
2月10日比亚迪发布最新销量数据报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1月销量7133辆,同比下滑75.1%。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5144辆,同比下滑68.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1876辆,同比下滑84.1%。
不过比亚迪方面表示,“元月受春节比往年提前及疫情因素的影响,整体市场产销同比大幅下滑。目前终端需求保持增长势头,公司对疫情后销量增长保持信心。”
北汽新能源也同样并不乐观,根据北汽蓝谷最新披露,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月产、销量分别完成1602辆、2006辆,同别增长1028.17%和下滑55.54%。
其余的大型新能源车企销量更为惨淡:江淮汽车销量为326辆,同比下跌92.6%;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17辆,同比下跌83%;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77辆,同比下探81.6%;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28辆,同比下滑72.5%;长城欧拉品牌销量为1300辆,同比降幅65.65%。
不过,也有几家新能源车企实现逆势增长,如广汽新能源和华晨宝马,两家车企1月批发销量分别为3003辆和3600辆,同比增长分别为52.6%和6106.9%,其中华晨宝马暴增的原因是由于此前基数太小,只有58台,而广汽新能源则是由于Aion?S这款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市场销量渐入佳境。
造车新势力方面,蔚来汽车1月销量为1598辆,继续登顶造车新势力销量TOP?1;理想汽车1月售出1180辆新车,区居亚军,而这则是因为理想汽车在年前积累了一大波订单,在一月进行了释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受到疫情影响,原定于二、三月交付的车辆将会延期,这将会导致其销量数据在此后大幅下滑,亚军位置将有大概率不保。
威马汽车1月卖出1027辆新车,成功进入1月新势力车企销量排行榜前三。获得第四名成绩的是合众汽车,1月销量为1001辆。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有不少业内人士对于2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乃至整个汽车市场处于悲观态度。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低迷,对于新能源车企,尤其是目前尚显脆弱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更是生死攸关。
一月的新能源销量无疑是惨败,但是这大部分则是春节期+疫情等多种客观因素综合导致的。可以预见的是,2月份由于疫情的出现,整个车市的销量将更加低迷,或将迎来新能源市场最大跌幅。
在此次疫情过后,很多无车一族应该都意识到了一辆车的重要性。“E车汇”认为,在疫情过后,新能源市场乃至整体汽车市场将迎来一波压抑后的爆发式消费,而回归正常汽车市场想必也不会太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内比亚迪是唯一一家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三电一体化的汽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造诣更是其它车企望尘莫及的,但国内的汽车销量目前仅仅靠比亚迪宋PRO一款车撑着,无论再好的电动车消费者也很少有买账的,这是为啥呢?
本人之前7月在比亚迪汉新品发布后,有幸参观了深圳总部,且试驾了汉这款车,给我的感觉就四个字,物有所值,你要问销量为什么不行,我认为除了它们厂家公关营销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外,比亚迪品牌创立之初产品印记以及品牌标识给人的感觉确实也或多或少会影响销量
大多数朋友应该都知道比亚迪品牌最初创立也跟多数国产品牌一样半道截胡通过抄袭模仿发展壮大影响力,像早期的F3,F0系列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最初也并没有像电车领域发展的意思,直到后来海外出口增加以及汽车能源结构的改变,特斯拉这类纯电车进入大众视野,比亚迪才将大部分精力用于三电技术的研发之中,而在中间近十年的时间里,这个牌子几乎并没有对产品线进行像吉利哈弗那样的重新洗牌,市场反馈也一直平平无奇
后期的市场营销公关策划也远远不如吉利长城这类车企,而且新能源的概念虽然在普及,但实际用户群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小的基础上,旗下推出的多款车型,唐,汉,秦,宋以各朝代命名总会让一些新用户摸不着头脑,没法对产品有一个深层次的认知,概念模糊,刻意淡化品牌名称也会让一些消费者反而在意这个牌子用命了,早期推出的车型也大多都是10万档以下的低档车,想要在几年内淡化产品印记,走向中高端在国内的汽车市场几乎不可能
国内消费者很在意?犯罪前科?,我不知道这话说的合不合适,总之国内用户对牌子的概念太深了,只要你原先是低端了,想要翻身玩高端就必须经历一段艰辛历程,参考小鹏,蔚来这些半道杀出的互联网高端国产又何德何能轻松将定价到30万档以上甚至更高还会有那么多追随者呢,还不是没什么品牌污点,没人知道反而成了优点,你说特斯拉有历史吗
凭借MODELS一款轿车也可以风靡全球,一出场即惊艳,国内很多用户还喜欢拿比亚迪20万的电车跟特斯拉5-60万的车对比,就想知道这种对比有何意义,特斯拉车一买售后就没影了,比亚迪的售后会这样吗,什么时候买车不要考虑服务以及售后了?
总之,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还要留给市场跟厂家去解决,也不是我们能管的,个人看法,不喜勿喷,希望对你有帮助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