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手车欺诈行为有哪些

2.销售卖车时有欺骗消费者行为会构成销售欺诈吗?

3.买二手车,车主隐瞒车况,属于什么行为?

4.二手调表车有法律规定吗?

5.二手车退一赔三事故认定标准是什么?

由于二手车车主将车过户给买家,只是隐瞒过户次数,不符合罪的构成要件(没有骗取),是不构成的,这种情况属于合同纠纷,需要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自行到法院提起诉讼。

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手车欺诈行为有哪些

法律分析:买二手车存在欺诈能报警的。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二条规定:中介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中介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请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销售卖车时有欺骗消费者行为会构成销售欺诈吗?

勿碰超低价二手车对价格太低的准新车,要多加小心。价格太低,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都绝不可能如此贱卖。虽然二手车因为出厂时间、公里数、车况、磨损程度等状况的不同,很难统一价格,但价差一般不超过40%。不了解行情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比新车的价格。所以,如果是非常便宜的车,肯定有问题,不是事故车、报废车、盗抢车就是拼装车。尤其是在网上标价两三万元的名车,大多是骗人钱财的诱饵,消费者别为了贪小便宜最后吃了大亏。勿信送车不要相信二手车过户对于二手车送车上门的业务,按照我国的车籍管理制度,一定要车主到场(或者由车主委托他人),不允许这种不办任何手续即可过户的做法。一旦出现送车上门这种方式,通常只会出现在非法车辆上。因此,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消费者需要特别注意,尽量要当场过户,做到万无一失。下订单前必须核对上车辆信息铺天盖地,亦有很多虚信息,当您看到信息后,不要完全相信,而是要经过核对,如果不懂的话,最好是询问内行人。而且,在下订单前订金千万不要轻易交给对方。特别是在外地购车,即使见到车辆本身,在没有核对过证件之前,绝对不能交订金。其实很多网购二手车存在较大风险,很多骗子手头上根本没有车辆可以提供,他们往往会随意把别人的同型号车辆拍下照片,或者直接在网上复制同型号车辆,放在网页上进行欺骗,这就是最典型订金欺诈,骗子往往在拿到订金后人间蒸发。选择正规二手车网站选择正规的和知名度较高的二手车网。例如51汽车网等,这些网站不但车辆信息多,而且经过严格的审核筛选,确保每一个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个人二手车信息,也都是通过审核后,出现在网站相关页面。

买二手车,车主隐瞒车况,属于什么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17号指导案例 “张莉诉北京合力华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以下简称17号案例)对汽车销售中隐瞒使用过或维修过的事实构成欺诈予以了明确。指导案例虽非直接法律渊源,但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在基本案情和法律适用方面,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相类似的,应当参照相关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要点作出裁判”。地方法院考虑同案同判的一般正义,追求法律安定性、预见性,降低上诉法院改判发回风险,多会倾向于遵循指导案例判案。

裁判要点:欺诈行为的认定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1月8日发布的17号案例基本案情是:原告张莉从被告北京合力华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力公司)购买雪佛兰新车一部,购车后发现该车在销售前进行过维修,项目包括右前叶子板喷漆、右前门喷漆、右后叶子板钣金、更换底大边卡扣、油箱门及前叶子板灯总成等。合力公司提供的车辆交接单备注栏注明:“加1/4油,此车右侧有钣喷修复,按约定价格销售”。但此单系合力公司保存,张莉手中并无此单。张莉表示其在交接单上签字时,并无“此车右侧有钣喷修复,按约定价格销售”字样。?

该案裁判要点是,汽车销售者承诺向消费者出售没有使用或维修过的新车,消费者购买后发现系使用或维修过的汽车,销售者不能证明已履行告知义务且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构成销售欺诈,消费者要求销售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关于汽车销售欺诈认定的规则应符合以下三项内容。

1.汽车销售者承诺出售的是新车。汽车销售合同的标的物应是新车,而非维修过的车辆或者二手车。这是适用17号案例认定销售中存在欺诈行为的前提条件。如果合同约定销售的是经过使用或者维修的车辆,销售者明确告知了汽车的真实情况;或在二手车销售中,销售者隐瞒真实的汽车里程数、汽车交通事故情况、修理情况等,都不能直接参照17号案例进行裁判。?

2.消费者购买后发现系使用或维修过的汽车。何谓使用或维修过,裁判要点没有作出进一步抽象概括,而是在基本案情部分列举了一些具体事实。

17号案例中,张莉购买的车辆因在运输途中叶子板、右门等部位划伤,而予以喷漆钣金修复,法院将其认定为维修过。裁判要点将这些外表损坏的修复认定为维修过,故在损坏范围和程度上等于或超过此限的,亦应当认定为维修过。使用过则应特指以消费为目的的驾驶,而不应包括车辆生产、销售等环节中正常的运输、转场行为。?

实践中,有观点认为车辆外表的部分损坏修复,因不影响机动车的实际使用功能,不构成欺诈或仅构成“局部欺诈”。这种观点似不符合指导案例确定的裁判要点,使用、维修过并未以影响实际使用功能为判断标准。?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证明存在欺诈行为,无论从发现到举证都存在相当大难度。而对销售者而言,要避免承担巨额赔偿,只需如实告知汽车使用、维修情况,可谓轻而易举。故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发挥法律预测、指引、评价功能,维护公平交易的角度来看,应不支持所谓“局部欺诈”为宜。

3.销售者不能证明履行过告知义务并得到消费者认可。隐瞒构成欺诈在于销售者违反了告知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针对消费者在交易信息上的弱势地位作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该项事实的举证证明责任由销售者承担。在争议车辆出现使用或维修过的情况时,销售者是否履行过告知义务真伪不明,应由销售者承担不利后果。

二手调表车有法律规定吗?

欺诈。

就二手车的买卖事宜,买卖双方应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合同。在二手车交易时,卖方应如实告知买方车辆基本情况。按照《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规定,二手车卖方应当向买方提供车辆的使用、修理、事故、检验等真实情况和信息。

如果卖方隐瞒相关信息,尤其是隐瞒车辆曾经大修、浸水等核心信息,这就涉及到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如卖方存在此类的欺诈行为,而导致合同根本违约,买方可以拒绝履行合同。如果买家还想要此车,可以协商折价购买,协商不成,买家完全可以解除合同。

提醒注意的是,进行二手车交易,还要签订院工商部门指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中介有对所交易车辆信息进行把关的义务,若中介有意隐瞒车子大修过的事实去促成双方交易,就涉嫌欺诈,应与有故意隐瞒该事实的车主一起承担相应责任。

二手车退一赔三事故认定标准是什么?

二手调表车有法律规定。

根据《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二手车经营者在出售车辆时,应当如实告知消费者车辆的使用、修理、事故、检验以及是否办理抵押登记、交纳税费、报废期等真实情况和信息。此外,二手车调表行为被视为欺诈行为。如果经营者在出售车辆时故意隐瞒车辆的真实行驶里程,那么这种行为就构成了欺诈。因此,二手车调表行为在法律上是被明确规定并禁止的。

卖方存在故意告知买方虚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买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行为。

《消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手车销售注意事项

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的方式,除了修改车辆行驶里程,还包括了隐瞒实际车况的行为。二手车经营者应当如实向买方提供车辆的使用、修理、事故、检验以及是否办理抵押登记、交纳税费、报废期等涉及车辆安全性能以及车辆价值的信息。

如果二手车经营者对买方欺瞒上述信息,使得买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二手车经营者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