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起火_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起火_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起火原因
我非常愿意为大家解答关于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起火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复杂而有趣的问题,我将尽力给出简明扼要的答案,并提供进一步的阅读材料供大家深入研究。
1.电动汽车自燃事故频发,为什么会这样?
2.电动汽车突然“爆炸”!专家:起火不能全怪电池
3.爆炸着火新能源汽车让人不省心 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一个都跑不了
4.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起火不断?
5.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检测?
6.北汽新能源自燃频发,老牌车企如何自救?
电动汽车自燃事故频发,为什么会这样?
由于环境污染愈发严重以及现有石化燃料储藏量的限制,清洁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电池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零件,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有什么缘故会导致新能源汽车自燃?
自燃的首要因素或是充电电池,电池包接到压挤后多半会导致一部分锂电芯短路故障,短路故障便会发烫,发热量聚集到一定水平就起火,并且因为是充电电池没有一切电源开关可以关掉正常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有多种维护体制,例如汽车继电器(有机械设备使用寿命限定的),断路器,在干路和支道路上开展短路故障或是负载的维护,实际上许多没有产生的安全事故中也是这种安全性维护元器件在维护新能源汽车不容易导致起火。殊不知受动力电池天生的有机化学特点危害,在一些特定负荷下的不稳定要素会导致自燃,且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电池热无法控制速度难以估计,浇灭的困难要比传统式燃油车更高。
怎样看待新能源汽车愈来愈多的自燃?
据不彻底统计分析,新能源汽车起火关键聚集在电池充电起火和非电池充电起火2个层面。电池充电起火是因为大电流量电池充电,导致过电流,过度充电和高温等情形的产生进而造成车子起火。非电池充电起火最普遍是因为车子碰撞导致的动力电池包损伤,车子长期没有设备维修保养等缘故造成车子起火。较多表明技术性不成熟,都不是别的。只有说几率,几率。这般,很多人还拼命的排长队抬价买特斯拉汽车。
为何大家都那麼重视新能源汽车自燃?
由于,新能源汽车做为新征程的物质,关注肯定是比传统汽油车更高一些的。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被一些人不断蹭热点。并且,新能源汽车拥有量非常少,而自燃事情的确高发,这身后一定与技术性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新型电池,如充电电池自燃事情不可以处理,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一定会接到阻拦,终究新能源汽车并不是一款安全性的车系,顾客在驾车全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精神压力。
电动汽车突然“爆炸”!专家:起火不能全怪电池
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61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引发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隐患主要有充电时起火、电池推进或放置起火、碰撞翻车起火、涉水起火等。
新能源车在充电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纯电动汽车充电的问题也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电池内部出现小短路时,新能源汽车容易起火。如果说长期充电会导致电池过热等,那么车主就应该按照车辆说明书给车辆正确充电。
新能源车的热失控电池存在隐患。
热失控电池在BMS中属于热失控管理状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因内部各种电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如果没有良好的散热系统,产生的热量会在电池内部积聚,逐渐引起功率下降甚至爆炸起火等危险情况,即热泄漏。电池发热受充放电倍率、内阻、DOD放电深度、SOC电流和容量等内部因素以及环境温度、散热方式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如何提升新能源车的用车安全?
实现负载安全,需要加强功能安全技术研究,深化功能安全目标和安全风险限值研究,与动力电池充电特性和电池失效机理研究实现协同;完善电气设备安全检测规范,实施充电设备现场检查技术规范。 ;在信息安全方面,目前对边境安全技术的研究延伸到对相关标准的安全性和内容的深入研究。同时,需要结合高性能应用技术的兴起和无线充电,开展相应的安全技术研究,实现指标量化。
总的来说,电动车虽然越来越普及,但是它的安全性问题依然没有被很好的解决。购买了纯电动车型的消费者在使用当中必须要多加注意。
爆炸着火新能源汽车让人不省心 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一个都跑不了
这一次网友热议的不是“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而是更让人惊心且揪心的“电动汽车爆炸”。8月21日网上两段“纯电动车爆炸”片段网上疯传,第一段是路人视角,充电站里,有一辆红色的电动汽车(EV)正不停冒出浓烟。画外音是“闽G*****这部车谁的,充得(充电)烧起来了。”
第二段是充电站旁楼栋里的俯视视角,可以看到冒烟车辆旁停的车辆已经挪走,有消防水枪隔着停车场围栏进行处置。突然车辆发生爆炸,包括车门、尾门等覆盖件散落一地。
01,上个月上海有EV车库内“爆燃”
据消防部门介绍,此类事故称为“爆燃”更为合适——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爆燃,主要特征是爆炸后还能燃烧。
闽G是福建省三明市车牌,中是一辆北汽新能源EX360,2018年上市,市场价8.49-10.39万元。“肯定是电池有问题。”下质疑电池安全的网友占据多数。
信息显示,这款车搭载了“高密度三元锂动力电池”,且经过“7重极限安全检验”,具备“智能充电保护”功能,被厂家宣传为“安全电池”。
有网友表示“知道纯电动车有起火事故,但没想到会爆炸。”
上海新闻综合电视台发布新闻显示,7月27日上午,“松江一别墅车库发生爆燃,破坏力大损失惨重。”当地消防通报是“1辆新能源电动汽车起火”、“具体原因及损失正在调查中”。
02,上半年国内EV起火事故20起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纯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达20起,起火原因主要有四种,充电自燃、行驶中自燃、发生碰撞、停车自燃。也有事故伴随“爆炸”发生。
4月6日,发生在江西新余的电动汽车起火事故里也涉及“爆炸”这个字眼。电动汽车车主介绍,“车子当时在充电,已经充了一个多小时,差不多充满的时候,就发现车子爆炸,我在车里玩手机,听到爆炸声后我马上跑出去,下车已经发现我脚上都还有火,过了两分钟左右我打电话报了警,当时都吓蒙了,头上手上脚上都受了伤。”
4月28日凌晨,深圳一充电站内,有纯电动车辆在充满电后9分钟,“引擎盖部位发生冒烟,充电站管理员和现场两位司机迅速使用充电站灭火器灭火,无奈火势发展迅猛,引发爆炸,引燃附近充电车辆?。”充电站运营企业发布的声明里,对发生详细时间、过程有说明。
5月12日,工信部曾发布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增加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三个法令法规分别是:《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正式实施的日期是2021年1月1日。
去年1月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发布一个“电动汽车着火应对指南”,内容可以概括为“断电”、“逃跑”、“打119”。
03,“电动汽车起火不能全怪电池”?
有锂电池从业者表示,相关起火事故可以从三个方面找原因,充电过程、电池包和车辆线路老化,其中前两个更是主要成因。
在1月12日举行的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言人表示,近年来电动汽车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其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电池等零部件不够安全。因为电动汽车中新增了很多电子元器件,但缺乏车规级产品设计标准,以及检测和认证方法。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司长童光毅在会议上指出,电动车自燃主要是车辆自身缺陷,但充电安全作为电动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表示,根据统计,电池相关的电动车安全事故占到61%。且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大多发生在高SOC(电池剩余电量)状态。其中,SOC在85%以上的事故占比达到57%。因此在电池的热管理方面,一定要进行持续的提升和改善。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一级指挥长薄建伟对纯电动汽车行业发出提醒,此前电动自行车行业因为无序发展,引发安全顽疾,进而导致治理困境。电动汽车行业要以前车为鉴,不能重蹈覆辙。
当前国内纯电动汽车是不是处在无序发展阶段?
问题的症结恐怕还是出在纯电动车定位上,如果更多车企认同“纯电动车是市场补充”,而不是“取代燃油车”,就不会盲目追求充电速度、续航长度,纯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会更科学健康,对消费者带来的无端伤害会更少。
文?|?大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起火不断?
从新能源汽车走进大家的生活圈,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着火、爆炸的情况可谓是屡见不鲜。无论你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很难幸免。究竟是电池的质量不过关,还是车辆电控系统出了故障,难道说是充电桩存在隐患?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裙下藏着巨大的电池组,会受到多重威胁,比如:碰撞、高温、快充,都有可能引起自燃的情况。由于电池的特殊性,与火后燃烧更为迅猛、灭火时难度系数更大,温度快速升高后,还会有爆炸的风险。
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1月至8月之间,被爆出的新能源汽车起火至少有20起。事故发生的地点在全国各地,而且品牌也分布很广泛。
其中大部分车型已经用上三元锂电池,相较于此前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续航更远。但是最大的劣势就是三元锂材料不稳定,经常在200度左右容易发生分解,并且在高温作用下电解液会迅速燃烧,发生连锁反应。
传统车企自燃
2020年8月27日,长沙万家丽路永济医院对面,一辆北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发生起火现象。根据网友发布的现场及显示,事故车辆停在路边,整车被大火完全包围,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车辆的机舱和乘员舱也已经被完全烧毁。同时另外一个显示,该款纯电动车辆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爆炸声。
起火车辆为北汽旗下的EU5车型,搭载三元锂电池,电池最大容量在60kWh左右,续航里程最高501km。虽然该电池续航高,但燃点更低,因此如果因为出现撞击或者是其他意外情况导致电池组温度升高,三元锂电池自燃风险更大。起火的原因不明,官方也没有任何回应。
2020年8月20日上午11时,福建三明一辆北汽新能源EX360车型,在停放充电棚时发生冒烟。起初该车辆周围仅冒出浓烟,并没有明火窜出。当地消防表示,当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时,车辆开始有明火窜出。随后,消防人员后退至路边用水枪为车辆降温,在此过程中,车辆发生爆炸,车身碎片在强大的冲击力下四处散落。
官方说法: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最新进展并表示:“目前判断爆燃事故与车内放置含有酒精的易燃液体有关,调查结果需要公司专项组与消防部门等部门详细调查分析后才能确定。”但就车内“含有酒精的易燃液体”的具体信息,以及充电过程中出现冒烟现象的原因尚未透露。
8月23日8时左右,在海南省海口琼山区,一辆广汽Aion?S轿车在椰博路与椰合一街交叉路口起火。司机自述当时驾驶汽车行驶至椰博路与椰合一街交叉处时,车辆底盘发出“砰”的一声异响,仪表盘显示车辆故障的同时,车辆开始冒烟,并很快出现起火现象。该车为3个月前购买,行驶2万公里的新车。
继5月18日和8月13日后,再次发生自燃的,这台车是专门用来跑滴滴,只行驶2万公里,因为没有卖自燃险,车主承担所有损失。官方没有给出事故原因,消防队初步侦查起火点为车辆的电池部位。
自主品牌自燃
2020年5月8日,一辆理想ONE在湖南长沙的街头,引擎盖起火,明火被熄灭后,车辆前脸和前机盖几乎全部烧毁。理想汽车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作人员把一块车漆保护垫遗落在增程器所处的前机舱内,被高温引燃。
8月6日,广东肇庆二广高速四会、连州方向,一辆理想ONE在行驶过程中起火。8月7日,理想汽车发布官方事故说明。在说明中,理想汽车表示根据云端监控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后,电池、增程器均无任何异常。起火车辆疑似因铁片的物体被高速行驶的车辆卷起,并击穿高压油管,造成燃油喷溅并被排气管高温引燃。车辆事故发生时的相关及数据也对这一说法进行了佐证。
8月11日上午11时3分左右,广州海珠区琶洲科技大厦一辆小鹏G3发生冒烟起火事故,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发后小鹏汽车官方微博迅速做出回应,指出“经公司人员现场初步勘察,车辆外观完好。到店举升勘察后,发现电池箱底部有明显严重的磕碰伤痕,导致电池严重受损,初步判断是该次事故的原因”。
2019年4月至5月旗舰,蔚来汽车连续出现自燃、冒烟的情况,最终蔚来汽车决定召回4803辆ES8,并免费为其更换电池包,以消除安全隐患,官方将自燃事故的原因指向其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的头上,怎么都有点让人背锅的嫌疑。
从技术角度来看,如果出现自燃,首先有可能是电池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例如电池一致性、生产设备的投入、所用的的材料稳定性等都会影响电池的品质。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瑕疵,最终会触发短路导致燃烧爆炸。从硬件角度来讲,车辆防护不到位,电池损伤出现问题也会导致起火。从系统角度来讲,对电池的预警、监控及管理环节不到位,没有系统的解决方案等,都会导致电动车起火。
规避安全风险
看了上边这么多案例,你是否对于新能源汽车失去了信心?我想说大可不必如此悲观,自燃、爆炸属于小概率,我们在日常使用中,加以重视和小心,还是可以去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1、避免入手“超高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可以参考选车时,主流车型的续航里程作为参考。毕竟电池技术还在探索阶段,既要解决充电安全、还要考虑充电时长,从动力电池种类和容量方面,规避安全风险。
2、在日常使用中,尽量避免电池剩余电量很多的情况下充电。相关统计数据统计,新能源汽车自燃安全事故大多发生在高剩余电量状态,其中电池电量剩余85%以上的事故占比达到57%,剩余电量100%的占比为14%,充电状态与非充电状态各占50%。合理安排日常出行,毕竟充电和加油的效果不同,汽油加满很容易,用点就从也不利于电池健康。
3、日常充电还是慢充更好,尽量避免在大功率快充插口充电。更大充电功率,势必会引起电池充电过程中,温度快速上升,造成更大的危险。频繁使用快充还影响电池的寿命,毕竟电池成本很高。充电时,最好选择带有地库、遮阳篷的地方,尽可能避免太阳照射,给车辆降温。
4、别总认为新能源汽车不用保养,一年最少也要跑两趟,天冷和天热交替的日子,可以送去检查一下。毕竟像电池短路、受到碰撞、破损等问题,我们日常驾驶很难发觉,从源头上杜绝发生短路的可能性。
5、随着工信部组织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出台。随着新能源车型的技术进步,极端情况的发生几率也就更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检测?
公开资料显示,从3月8日到6月15日,国内外总共发生10起新能源汽车燃烧事故,涉及特斯拉、蔚来等17辆新能源汽车。从数据看,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占比,新能源汽车燃烧事故并不多。新能源汽车属于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关注度比较高,再加上某些媒体有意无意地炒作,一起燃烧事故够它们炒上几个月,所以新能源汽车燃烧事故发生后,只要打开网页,满屏都是相关消息。相反的,燃油车自燃虽然也经常自燃,却因为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媒体根本懒得报道。这样一来,就给不明真相的群众带来新能源汽车频繁起火,燃油车不会燃烧的错觉了。新能源汽车以电能为驱动能源,车上高压电路密集,加上动力电池属易燃物品,的确会发生燃烧事故。引发新能源汽车燃烧事故的原因是热失控,而短路则是新能源汽车热失控的根本原因,因为短路发生时,短路点会因电阻加大,在瞬间凝聚大量热量,当热量凝聚到燃点时,燃烧事故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造成新能源汽车短路的原因主要有机械滥用、电滥用和热辐射,这既有质量问题,也有用户使用不当的原因,当然也有意外因素。机械滥用一般发生在交通事故后,动力电池由于受到剧烈碰撞而受到挤压、穿刺,造成外壳变形或破裂,电池内部的隔膜因此撕裂,使电池发生短路。另外,有些人好奇心比较大,闲着没事干去拆解动力电池,也会使电池受到挤压穿刺。电滥用就是短路,包括电池短路和电路短路。像电池过放过充、大电流充放电、在0℃以下的环境中充电等,都会使电池内部的一部分锂离子无法顺利完成负极嵌入,形成锂枝晶,当锂枝晶足够长时,就会刺破电池隔膜,形成短路。而车辆涉水后电池进水,则可能直接使电池短路。另外,电路老化,私改电路或加装电器,使用不合格充电设施充电,充电功率超过电路负载能力等,也会造成电路短路,引发短路燃烧,殃及车辆。不过,车辆燃烧事故对车企品牌形象的打击是致命的,所以,车企非常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为确保新能源汽车不发生燃烧事故,车企和电池厂商除了会严格按国家标准对动力电池进行安全测试,还给车辆加装了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温控系统,密切监控电池温度,及时控制充电电流,尽量避免燃烧事故发生。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日常用车时,一定要注意按规范用车,注意平稳驾驶,不急加速急减速,不过放过充,尽量少用直流快充,尽量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要严格按规范给车辆充电,不得使用不合格充电设施充电,不用网购的大功率便携式充电器充电;不私改电路,不加装电器;不轻易涉水,涉水后要寻求4S帮助;要经常检查电路是否出现老化或磨损,按要求前往4S做定期保养;夏季尽量把车停放在阴凉通风处充电,尽量避免在阳光直射处充电,以免电池温度过高;严禁飞线充电和雷雨天气充电。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车辆燃烧事故发生了。 目前,国内电芯的技术虽然已经很先进了,但仍然存在产品一致性差的问题。此外,电芯模块里面,可能会存在一些很难被检测出来的微短路。这些微短路,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蚂蚁穴一样,对于一个大坝而言,它刚开始是不会有影响的。但是,电动车长期使用过程中,电池包经历过成百上千次充放电,或者因为进水以及碰撞等缘故,这些微短路会不断变大,最后导致整个电芯模块的短路,然后热失控就发生了。一旦电池出现热失控现象,BMS首先要能够精准的检测出来,识别出具体是哪个电芯模块发生了热失控,然后它会马上做两件事:第一,强制启动液冷系统,以降低热失控蔓延速度,延缓爆发时间;第二,跟整车系统配合,通知乘客赶紧逃离。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BMS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只具备一些基础功能,如显示电压电流,对充电放电进行管理等等。很多厂家推出的BMS其实都还没有真正的热失控管理功能。 伴随着世界不可再生能源的逐年递减、环境污染状况的逐年增高,新能源汽车俨然成为了目前世界车市上的“新角儿”,在低消耗、低污染、低消费的整体优势之下,不同于传统燃油汽车的新能源汽车也有着专属于它的安全隐患,那就是用电安全,目前国内已经发生过很多起的新能源汽车自燃、起火状况,那么面对这些频繁起火的新能源汽车,车企和生产厂商应该对汽车的哪些方面做技术改善呢?或者说新能源汽车起火不断的背景下,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基于新能源汽车本身,其起火不断的根本原因便是电池,目前虽然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油电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还需要发动机的应用搭配,但是电动机的加入、使用,都让它们拥有和纯电动汽车同样的用电安全隐患,而电池质量参差不齐也是新能源汽车起火最根本的原因。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热潮开启之后,全国上下很多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都在靠不同的手段贴近补贴合理化的边缘线,但是一味地追求补贴,却不合理检查自身电池质量也让很多新能源汽车在上市时便拥有安全隐患,这种隐患存在于消费者上路使用、充电的全部过程,所以如果消费者在上路行驶时速度过快、充电时相应功率不匹配都有可能引爆安全隐患,造成汽车起火的状况。同时,很多车企为了盲目迎合国家补贴政策和相应技术调整以及门槛设定,都会将自家新能源汽车所配套的电池能量密度做提高,可是这个基础并没有建立在成熟的电池制造技术之上,所以这也是诱发新能源电动汽车起火的另一个因素。可以说相应的起火,大多都是因为汽车本身的技术不合标准,偷工减料下减少的成本预算也让汽车整体的安全性更低,所以面对新能源汽车频繁起火的现状,车企和生产厂商应该严格要求、处理相应的技术核心,保证出厂电池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同时相应的监管部门也应该做到严格的后期检测,以此来保证消费者的购车安全,从而减少新能源汽车的起火概率。 1:新能源汽车起火不断?作为新能源汽车来说,发生新能源汽车自燃的经常出现在各个媒体的报道中,我查阅了一下有关新能源汽车自燃起火的,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今年1~10月全国发生新能源汽车自燃40多起!由于新能源汽车对于汽车市场来说更能触碰到公众的神经!2: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发生碰撞或者是线路出现问题是非常容易起火和爆炸的,因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稳定性相对于燃油车来说还有不少差距,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事情就是市场上燃油车的保有量比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多燃油车每年发生的自燃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新能源源汽车的自燃根本不值得一提。总结:就目前来说新能源汽车自燃相对于燃油车来说还是比较少的!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本来就是稳定性不太高的东西,发生自燃只是概率,我们普通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时候选择那些保有量大,口碑好的新能源车。 三元锂电池的不稳定性:高于200度就有可能燃烧,一点就着,同时会释放出氧气,造成类似于火药的 热失控。一旦着火短时间内会爆燃。热失控,俗称就是失火了、爆炸了。失火,肯定是有原因的,主要有以下3种:机械:碰撞挤压、针刺。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解液是有序组合的,碰撞挤压、针刺等状况是打破有序组合,发生内短路释放大量的热,从而引发热失控。电:长期内短路、外短路、过充。长期内短路可理解为电池老化的一种形式;外短路可能由错接、进水等引起;过充很好理解,就是充电充多了。热:接头松动内阻大、车辆起火加热电池,引发电池热失控、二次爆炸。一般来说,电池着火了,逃不过机械、电、热这三种诱因。但电池从正负极材料到装在行驶的汽车上,经过了电池厂、Pack厂(有时候电池厂或主机厂兼做Pack)、主机厂等好几手,如果发生了自燃事故,那到底是谁的水平不行、谁粗心大意了,我们该问责谁呢?材料层面:正极材料、电解液、负极材料构成了电池单体,材料本身就决定了这种电池有多大的危险。打个比方,如果是NCM三元锂电池,不管是宁德时代造的、还是不知名三流小厂造的,只要持续过充,都会自燃;而如果是铅酸电池,那么即便质量差一些,过充也不容易自燃。单体层面:单体设计、生产质量。三星Note就是因为单体设计过于激进,受挤压后导致内短路而起火爆炸。而特斯拉所用的18650电池,一般都会设计有CID(电流中断装置)、PTC(可恢复保险丝)等安全装置,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NCA材料的风险——材料层面的先天缺陷,可以在单体层面来弥补。Pack层面:Pack就是所谓的“储能装置总成”,俗称电池包。电池包要做好机械设计、防水设计、高压安全设计、防火阻隔等,以保护电池远离碰撞、挤压、针刺等机械滥用,远离进水短路、错接等电滥用,远离接头松动等热滥用。 在今年2月13日,国家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里的核心主旨为提升续航里程高的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降低续航里程低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因此,对于车企而言,想要获得补贴的门槛是增大了,车企想要获得补贴,必须生产续航里程高的电动汽车。此外,刚才提到的汽车起火主因,跟电池热失控有比较大的关系。那么,新能源汽车起火不断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一些厂商为了达到获得补贴的续航里程标准,盲目追求续航里程而罔顾技术上的不完善,而造成的问题。安全是汽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危害的是人的性命安全。车企研发技术的进步,必须以安全稳定为前提,严格自律,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利益而忽略技术上的不完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我并没有感觉到新能源汽车起火不断。可以看一下网络上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国内外共发生电动汽车起火事故9起,而截止到2018年6月份,国内外共发生电动汽车起火事故10起。在比较早的2016年发生的可能稍微多一点,达到35起。像比较出名的特斯拉纯电动汽车,出现过的燃烧达到了40起左右,这个数据单纯来看,感觉挺多的,但是和传统燃油车相比,这些数据并不算多。因为新能源汽车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它的发展并没有太长的历史。而新兴事物最容易招来人们的关注度。不论是好的事情还是坏的事情。都可以被人们放大传播。而尤其是坏的时,它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会更大。汽车自燃属于重大安全事故,不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如果那段时间发生在新能源汽车上。那么大家就可能会觉得它的电池非常不安全。其实做传统燃油车做得好的企业,他们做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对产品的把控和质量的监督过程还是比较到位的。而有些新进入的企业。他们对汽车的检测和测试方面有些欠缺,并不完全充分,为了造车感觉比较仓促。存在安全隐患的几率比较大。有些车企在生产动力电池的时候,为了增加电池的续航里程。还没有充分测试其稳定性的情况下,增加它的能量密度。给电池起火燃烧,埋下了隐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汽车的电路和线路非常多。出现短路的情况下,也容易引起火灾。相信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种健全的政策推出。新能源汽车自燃也会变得越来越少。毕竟不能因噎废食。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嘛。 @2019
北汽新能源自燃频发,老牌车企如何自救?
新能源汽车系统故障导致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电气相关部件的故障。二是充电进水短路引起的故障,三是由自然现象和电线引起的故障其中,电动汽车是火灾发生率较高的新能源汽车。随着个人拥有的新能源汽车数量逐年增加,导致汽车火灾的原因也越来越多。基于上述原因,除了人为操作失误和车辆质量问题外,由车辆系统故障引起的电弧缺陷引起的车辆火灾比例非常高。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检验方法。一、仪器测量
仪器测量方法主要是利用相关测量设备检测机械零件的形状、磨损和装配尺寸,并确定零件的质量。常用的测量设备包括千分尺、千分表、游标卡尺、塞尺、塑料线规、预置扭矩扳手、压力表、刀尺、真空泵、温度计、听诊器等。掌握常用测量设备的使用是很重要的,也是新能源汽车机械故障诊断的基本技能。
二、经验判断
经验判断法是指根据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或技术注意事项,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判断车辆故障的方法。新能源汽车的机械部件主要有两大变化:纯电动汽车取消了燃油发动机,分布式驱动汽车取消了变速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增加了动力耦合装置和多机械结构。动力联轴器的结构主要有固定轴式、行星齿轮式和差速器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三种形式的机构原理在传统车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固定轴式实际上是外齿轮传动,适合手动传动;辛普森或拉维纳自动变速器用行星齿轮结构;差速器用于传统车辆的主减速器。因此,传统的燃料汽车机械故障经验判断方法在新能源汽车诊断中仍然可以应用和发展。
三、电阻测量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范围功能,确定导线的状态,如是否有断线或短路故障;测量并确定部件的标准电阻值,如温度传感器、继电器、保险丝、电磁阀线圈、离合器线圈、加热线、开关、灯泡、变阻器等。取安全预防措施并断开车辆电源。测试灯测量方法是用测试灯测量低压电源电路,并根据测试灯的状态判断电路状态。
四、电压测量方法
电压测量方法使用万用表的电压曲线功能测量线路电压值,以确定车辆被测电路的状态;用于判断电源电压是否正常。由于电压测量需要由车辆供电,从安全角度来看,应避免在高压电线或连接器附件中使用这种方法,以避免触电风险。即使允许使用,也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防护和操作规程。
五、数据流方法
电压测量方法可以利用相关设备获取传感器数据信息,并关注检测元件信息的参数变化和控制电路及相关元件的故障检测。数据流通常用于测试传感器信号线、设备控制电路和开关电路。虽然数据流方法操作简单,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性。
北汽新能源再现自燃日前,有网友曝料称,一辆北汽EX360电动车,在雪地发生了自燃起火,所幸消防人员很快到场,没有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据现场目击网友介绍,自燃起火时,这辆车正在充电。
从网络上曝光的来看,这辆自燃电动车的明火已经被扑灭,自燃车辆的车身已经被侧翻了过来,整个车身底盘都有明显被烧过的痕迹。据悉,在自燃事故发生之后,有相关工作人员迅速达到现场,将车身电池拆走。当前,这辆车的自燃起火原因还没有对外公布。
据悉,北汽EX?360电动车,搭载容量为48kWh的三元锂电池,NEDC续航里程为318km的一辆小型纯电动SUV。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距离北汽新能源汽车上一次发生自燃事故还不到一个月。11月23日,一辆北汽新能源汽车在湖南街头自燃,发生自燃的地方位于车辆的前部。
不仅如此,北汽电动车今年已经被曝光了数起电动车自燃起火事故。据悉,8月20日,一辆北汽EX360电动车在福建三明市的充电站冒烟并起火,在消防员用水枪降温时发生了剧烈爆炸。短短一周后,8月27日,在长沙街头一辆北汽新能源EU500纯电动汽车再次在大街上自燃,车辆的机舱和乘员舱被彻底烧毁。同日,在长沙街头,也有一辆北汽EU5,发生了起火事故,整车被烧成空壳。11月6日,江西萍乡高铁站长运停车场,一辆北汽新能源EX360起火爆炸。11月23日,在湖南街头再次发生自燃。
如此密集的自燃现象,是偶然还是必然?据媒体报道,截止去年底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为381万辆,2019年5—12月有报道的新能源车自燃案例为113起,相当于每周每一百万辆电动车里面有一辆会自燃;截止到2020年8月,北汽新能源车的市场保有量约为50万辆,单周三辆的成绩,相当于每周每一百万辆会自燃6辆,是行业平均水平的6倍之多。
自燃固然是概率,并且根据美国消防协会(NFPA)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观点来看,燃油汽车发生自燃的概率大约是小于万分之二,是电动车的五倍。然而,尽管无论燃油还是电动车的自燃都无法彻底避免,频频自燃的北汽新能源表现还是过于“极端”了。
面对现状北汽如何自救
值得注意的是,北汽新能源汽车作为最早发展新能源的车企之一,初期凭借国家补贴,把现有燃油车壳直接“油改电”,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先头兵,加上背靠北京市大市场,北汽新能源汽车销量成绩非常可观。根据销量统计,2017年北汽新能源汽车销量10.3万辆,2018年销量15.8万辆,2019年销量15.06万辆,基本保持月销超万辆的平均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开始,北汽新能源销量出现断层式下滑,前9月累计销量仅20186辆,同比下跌78.57%。这个数据甚至比不上2019年6月份单月销量。
面对此现状,汽车分析师张翔对中车网表示,首先是因为北汽新能源的车偏低端,消费者多以分时租赁、网约车公司为主,这部分消费者通过购买北汽新能源后可以申请高额的补贴,进而压低投入成本。但是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补贴提高,购买北汽新能源已达不到申领补贴的要求。其次,北汽新能汽车销量暴跌和企业缺少与时俱进的生产策略有关。据悉,北汽新能源不仅没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甚至B级车等方面进行开发。另外,加上近期频发的质量问题也导致了大部分消费者对北汽新能源品牌失去了信心,C端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如今北汽新能源汽车一方面销量出现暴跌,另一方面又频发爆炸等质量问题。面对如此困境,张翔认为,北汽新能源除了学会创新,设计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外,更重要的加强自身实力,严格把控质量。这样或许才是老牌新能源企业的自救之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起火”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起火”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