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量_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量是多少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量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三部委发布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会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2.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169.1%

3.中国机动车保有量2021

4.目前中国车市刚需是否饱和,新能源车市场空间有多大?

5.我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产业链分析

三部委发布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会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国家一贯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度和决心。今年,充换电基础设施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并写进了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各级政府接连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复工复产和转型升级的重点。而此次汽车下乡以新能源汽车为标的"精准施策",又新添了一份有力的证明。

       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程度。多年来,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日臻成熟,产品方面如今已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市场认知度、接受度不断提高,整个行业越来越成熟。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417万辆,已连续5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以上都是重要原因。而最核心的原因,则是新能源汽车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的汽车消费需求。

       第一,不要小看农村地区的消费升级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增长了9.6%和9.9%。从保有量上看,农村地区百户汽车保有量已从2013年的9.9辆增至2018年的22.3辆,乡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正在迅速提升。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整个中国农村市场有760万辆三轮车和低速车,这些车有着迫切的升级置换需求。如果政策到位,配套设施和服务得当,纯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广有很大的潜力,能够转化成为每年20万辆到30万辆规模的市场需求。

       第二,从便利性角度看,在农村地区,用电动汽车其实比燃油车更方便一些。现阶段,乡村加油站的分布密度远远不及城市。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0万座加油站,仅有11%分布于农村,而农村区域在国土面积中的占比达90%。农村居民给爱车加油,驾车往返50公里,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而换成电动汽车就不一样了,农村地区生活空间较大,完全可以在自家院落里安装充电桩,停车、慢充两不误。而据相关调研,城市中各个住宅小区,由于电能扩容包括其它物业等各方面的原因,只有40%-50%的电动汽车用户能够装上专属充电桩。

       第三,最重要的是经济性。可以说,7万以下经济型市场,新能源汽车已经"完爆"燃油车。或许,这就是铃木退出中国的根本原因所在。新能源汽车不仅免收购置税,更重要的是使用成本真的很划算。以本次下乡活动推荐车型之一的北汽新能源EC3为例,NEDC续航达到了330km,补贴后官方指导价低至5.98万元,还能享受任性置换、金融免息、无忧用车、体贴服务等多重惠民条款,综合优惠力度最高达2万元。而且,EC3使用成本百公里仅需5元钱,如果换成油车,相同里程下用车成本翻10倍都是非常正常的。

       总的来说,不论是从战略层面、企业发展,还是对乡村消费者而言,新能源汽车下乡是一件一举多得的政策,既能够激活乡镇市场的消费力,同时可以改变农村传统的出行方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也能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

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169.1%

       易车讯?近日,据公安部统计,202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5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18亿人。2020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328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231万人。

       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328万辆,同比增加114万辆。2020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328万辆,比2019年增加114万辆,增长3.56%。分季度看,一季度新注册登记机动车577万辆,同比下降21.17%,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明显;二季度新注册登记机动车836万辆,同比增长7.18%,机动车消费市场开始复苏;三季度、四季度新注册登记机动车分别为903万辆、1012万辆,同比增长20.48%、29.27%,三四季度机动车消费市场明显反弹,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略有下降,摩托车大幅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81亿辆,2020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汽车2424万辆,比2019年减少153万辆,下降5.95%。其中载货汽车新注册登记416万辆,比2019年增加65万辆,增长18.43%,再创十年来新高。摩托车新注册登记826万辆,比2019年增加249万辆,增长43.07%,近两年保持快速增长,受疫情影响,2020年出现大幅增长态势。

       全国70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全国有70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同比增加4个城市,31个城市超200万辆,13个城市超3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超过500万辆,苏州、上海、郑州超过400万辆,西安、武汉、深圳、东莞、天津、青岛、石家庄等7个城市超过3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比2019年增加111万辆,增长29.18%。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0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32%。新能源汽车增量连续三年超过100万辆,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

       汽车转移登记数量持续增长。2020年,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共办理机动车转移登记业务2521万笔。其中,汽车转移登记业务2481万笔。近五年汽车转移登记与注册登记业务量的比例由0.59上升至1.02,反映出二手车交易市场日益活跃。

       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56亿人。2020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5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4.18亿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新领证驾驶人(驾龄不满1年)数量达2231万人,占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总数的4.90%,比2019年减少712万人,下降24.19%。从驾驶人性别看,男性驾驶人达3.08亿人,占67.57%;女性驾驶人1.48亿人,占32.43%。从驾驶人年龄看,26至50岁的驾驶人3.27亿人,占71.79%;51至60岁的驾驶人6086万人,占13.36%。

       网上办理车辆和驾驶证业务6769万次。2020年,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降低窗口单位病毒传播风险,便利群众企业办理交管业务,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大力推行补换领牌证、办理车辆临时号牌等26项交管业务“足不出户”网上办。全国网上办理车辆和驾驶证相关业务6769万次,比2019年增加3747万次,增长124%。其中,网上发放临时号牌2043万副,占30.18%;发放免检标志1925万个,占28.43%;补换领驾驶证、行驶证等1643万个,占24.27%;开展线上满分审验教育1158万人次,占17.11%。

中国机动车保有量2021

       2022年1月11日,乘联会发布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据统计,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批发总量达到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零售总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双百位”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燃油车批发总量为1779万辆,同比下降4%;零售总量为1716万辆,同比下降6%。可以说二者市场走势分化明显,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选择新能源车型的背景下,2022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必然也会越来越快。

       从销量数据来看,过去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供需两旺的背后,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已经悄然来袭。

       近期,有媒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包括特斯拉、小鹏汽车、广汽埃安AION S Plus、大众旗下ID.6 CROZZ和ID.4 CROZZ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都宣布了涨价的消息,其中国产Model 3和Model Y上涨最多,分别为1万元和2.1万元。广汽埃安AION S Plus次之,价格上涨了7000至14000元。小鹏旗下三款车型也都有提价,上涨区间为4300至5900元。其它未直接提价的电动车型,也取消了相关购车优惠。而车企这一波“集体涨价”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政策补贴退坡、动力电池涨价、芯片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退坡30%,2022新能源补贴进入“倒计时”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同时该文件指出,为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势头,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于同年12月31日终止,这也就意味着截至今年年底,国内长达1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马拉松”将正式到达终点。

       事实上,任何一项政策的变动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市场调查为依据的,尤其是助力我国实现汽车强国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可否认,我们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各类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也起到了超越预期的成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初步完成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购买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消费市场的潮流趋势,“补贴”已经不再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型的关注重点。可以预见,在未来补贴彻底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市场份额也将稳步在序地实现增长。

缺芯风波延续,导致新能源汽车供小于求

       回顾2021,“芯片短缺”是全球车市及所有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根据AFS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5日,由于芯片短缺问题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已达198.2万辆,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012.2万辆。

       众所周知,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全球芯片供应商产出乏力,伴随主机厂需求旺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最终使众多车企陷入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芯荒”甚至成了各大车企高层的共同心病,因此也出现了加价抢购芯片的现象。同时因缺芯问题带火的二手车市场也成为去年车市独特的景象。

       即便到目前,全球车市仍未摆脱缺芯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但芯片紧张的局势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此外,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上所用的芯片数量翻倍增长,由此也增加了汽车的制造成本。所以,即使芯片可以恢复正常供应,新能源汽车涨价依然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趋势。

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

       除了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领域的产能不足、价格上涨同样是导致新能源汽车终端售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动力电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为例,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仅为5万元/吨,近期则涨到29万元/吨,仅一年涨幅就达到了480%;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钴的价格也从不到24万元/吨上涨到了38万元/吨,涨幅接近60%。此外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Q3与2020年Q4相比,隔膜、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电池相关原材料均有不同幅度的提供,最高涨幅超170%。

       因为原材料价格提升,随之导致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所以在2021年下半年,比亚迪发布了电池产品涨价20%的公告,天能锂电、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企业也纷纷发布了调整电池或电池原材料价格的通知函,而车企在生产制造环节付出的更多成本,最终还是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产品售价上。比如1月22日,比亚迪官方发布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目前市场表现,多家专业机构表示,预计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产品价格持续增长将带动整车终端售价迎来新一轮上升。?

       综合政策、硬件、原材料多角度摊开来看,与其说这一波涨价潮是新能源车企有意而为之,不如说是“形势所迫”更为贴切。可以预见各类新能源车型在2022年开启“涨价模式”是必然趋势。从目前国内各大车企透露的信息可知,今年至少将有上汽荣威科莱威、小鹏G9等十多款纯电新车上市,如无意外,这些上市新车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价。

       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用时间换空间”的阶段已经过去,在绿色消费理念和“双碳”目标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必然会稳步提升,同时伴随补贴红利进入“倒计时”,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将刺激主机厂在技术、产品开发领域投入更多,以引领行业完成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过渡转变。

目前中国车市刚需是否饱和,新能源车市场空间有多大?

       截至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78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28%。

       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53%。从新注册登记情况看,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87.1万辆,同比增加119.9万辆,增长178.49%。其中,三季度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76.7万辆,同比增加46.6万辆,增长154.71%。

       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高速发展。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5万辆,创历史新高。前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6万辆和215.7万辆,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在不出现特殊情况或突发问题的情况下,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很有可能突破300万辆。

我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产业链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购买一台车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在过去的2019年,汽车销量持续走低,即便是不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在2019年总销量也仅为约120.6万台,同比下滑约4%。那么目前中国的车市刚需是否就已经饱和了呢?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还有多大呢?

       其实从普及率上来看,我国汽车市场依然没有饱和。以美国为例,人口总数约3.2亿人,汽车保有量在2.61左右,汽车普及率达到了约81%。而日本人口总数约1.26亿,汽车保有量约0.7亿,汽车普及率约55%。而对于我国来说,人口总数按13亿计算,汽车总量约2.42亿,汽车普及率仅为约18%。所以从这个数据上来看,我国汽车市场依然没有饱和。

       另外,近些年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44万台。而文初也提到了,在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120.6万台,虽然同比有所下滑,但是新能源汽车总量在不断提升。再加上近些年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的增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也在不断增大。

       不过就目前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依然存在着相关弊端。以纯电动汽车为例,该种车型充电时间较长,即便采用快速充电桩进行充电,一般也需要约三个小时左右,而这个充电时间与传统燃油车的加油时间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再者,目前纯电动汽车所搭载的电池稳定性较低,受低温影响较严重,都影响着消费者的用车。

       所以,总的来看我国汽车市场并未饱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依然较大,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受技术等方面制约较严重,所以仍然需要不断提高技术的支撑,从而推动行业的稳步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我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产业链分析

       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动力电池、换电系统、充电系统、整车制造商等;中游是换电站运营商及动力电池回收;下游应用于各类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2022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310万辆,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045万辆。

       随着终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用户补能需求较难得到满足的问题日益凸显。2020年,换电站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中国新基建的七大重要领域之一。2022年3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也提出,要“加快构建完善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推进纯电动汽车车载换电系统、换电通用平台、换电电池包等标准制定”。

       在能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国家将开发新能源作为改善环境和节约成本的重要措施,电动汽车已经呈势不可挡的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续航能力越来越强。

       截至2022年1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79.7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76.1万台、交流充电桩103.6万台。从2022年1-1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4万台。与充电桩快充、慢充两种补能模式对比来看,换电的补能时间在5分钟左右,其补能效率远高于快充与慢充,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用户的补能时间焦虑。

       中国换电市场发展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探索期(2007-2012),国家电网牵头,示范基地为主,换电模式进入市场,形成“换电模式为主,充电模式为辅”的发展格局;沉淀期(2013-2018),充电模式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主导快充、兼顾慢充,换电模式发展缓慢;发展期,车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消费方式,换电模式再次得到关注,形成充电与换电模式并行发展。

       随着公共交通领域全面电动化发展进程加速,换电模式发展空间较大。当前,换电模式具备的补能高效、快速、安全、购置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极大满足出租车和网约车、公交车、货车以及私家车的充电需求。

       2019年至中国换电站保有量为306座,2020达到555座,2022年,2022年换电站保有量增长到1973座,较2021年增长52%。按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预计2023年中国换电站保有量有望达到2400座。 截止2022年12月,中国换电站主要奥动新能源、蔚来、吉利、国家电网、博众等企业参与建设。

       更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分析,《2023-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全景调查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2023-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全景调查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为共研产业研究院自主研究发布的行业报告,是新能源汽车换电领域的年度专题报告。

       《2023-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全景调查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从新能源汽车换电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态势、细分市场、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分析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新能源汽车换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好了,今天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量”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总量”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