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李想的妻子_汽车之家李想妻子韩栋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汽车之家李想的妻子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

????????????????

       

        汽车 之家创始人李想早在2008年的时候,为了融资不惜以大量股份交换资金,把自己变成小股东。不仅如此,外聘“空降”来的CEO秦致也是小股东。尽管秦致在 汽车 之家由小变大直至上市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但在公司里始终无法获得控制权。

        为了能掌控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秦致联系了几家投资机构意图从大股东手里收购股份,无奈大股东已经把橄榄球抛向资金实力雄厚的平安保险。在资本面前, 汽车 之家的管理层始终是弱势群体。

        汽车 之家的创始人李想早在1998年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做个人网站。2000年注册泡泡网并开始第一次创业。2005年带领团队从IT产品向 汽车 行业扩张,创建 汽车 之家网站,目标是让所有买车和喜欢车的人都喜欢上 汽车 之家。

        那时 汽车 之家的收入在同行里排名靠后,李想想找人来帮自己运作,经人介绍他认识了秦致。和李想相比,秦致的履历很漂亮,他中学毕业于北京四中,然后考入清华大学,工作后进入IBM,随后又在哈佛商学院攻读MBA,在华尔街加入了麦肯锡。

        秦致加入 汽车 之家的时候,网站还处于非常弱小的时期,办公环境简陋,20多号人拥挤在一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秦致发现 汽车 之家的推广做得很差,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做推广,把之前的依靠口碑推广变成依靠流量推广。他发现网址导航站即将占领浏览器首页的趋势,于是 汽车 之家变成第一家与此类网站展开合作的 汽车 网站。

        秦致的第二件事就是组建销售团队。 汽车 之家的产品雏形始于李想创办的泡泡网所设的 汽车 频道,秦致到 汽车 之家时只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编辑团队,技术、销售等部门都与泡泡网捆绑在一起运作。当时这个为两个网站共用的销售团队顶多只有3个人。至于当时的销售业绩,最少的时候一个月进账还不到1万元。平均下来每月收入也不过三五万元。

        2007年8月, 汽车 之家成立了独立的营销中心,不到半年时间创造了790万元的营收,而网站流量变现在2008年2月突破了2000万元。

        有了快速增长的业绩,引进风险投资成为当务之急。李想挑选了很多家都不理想,到2008年的时候,情况急转直下,李想感觉到那些正在谈的风险投资明显对自己冷淡,往往是快要签协议时就变卦。这使得团队成员变得困惑迷茫,他们看不到 汽车 之家的发展前途,有一次员工闹离职,20多人的团队一下走了一半。无可奈何之下,李想接受了澳洲电讯的注资。

        澳洲电讯是澳大利亚联邦最大的国企。

        2008年,澳洲电讯作为战略投资者,按上市的标准和发行价对 汽车 之家进行投资,以7600万美金换取了55%的股份。那时, 汽车 之家的估值不到1.5亿美金。之后的几年,澳洲电讯并没有在 汽车 之家的业绩上作出什么贡献,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增持。

        2012年,在 汽车 之家临近上市前夕,澳洲电讯追加3700万美元将其持股比例提升至71.5%。2013年12月11日, 汽车 之家在纽交所上市。那时候李想的股权已经被稀释到5.3%,秦致只有3.2%。

        到2014年,李想的持股比例继续下降,仅占3.4%,作为公司总裁,他的工作要向作为CEO的秦致汇报。

        随着持股比例被不断稀释,李想的离开,只是时间问题。其实李想作为连续创业者,其心思主要在第三次创业上,他早就想离开,但秦致希望他留下来见证公司上市,见证公司做到几十亿美元的时刻。

        到2015年6月12日, 汽车 之家官方正式宣布,李想卸任 汽车 之家总裁一职,仅保留 汽车 之家董事、股东身份。同一天, 汽车 之家市值49.5亿美金,与当初卖给澳洲电讯时的1.5亿美金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外人眼中,李想是头顶着“50亿美金”的光环离开的。对于这样的业绩,许多人都在替李想遗憾,2008年引进澳洲电讯的时候,怎么没有预期到 汽车 之家未来的估值?

        对于这个问题,李想表示,最初做 汽车 之家只是出于兴趣,2008年公司缺钱,一心想融到资金,对控股权没有太在意。感觉既能引得资金又能给点股份还允许上市是件挺“值”的事。李想表示在 汽车 之家的遗憾只能变成经验,在他第三次创业的公司“车和家”就知道要保持控股权了,即便经过三四轮的融资也要保持控股权。

        作为创始人的李想因为想在第三次创业上圆梦,所以对在 汽车 之家失去控股权没有太大的遗憾,而作为职业经理人的秦致则不同, 汽车 之家可以算是他一手养大的孩子。澳洲电讯作为投资者,其最终目的就是逐利。按照秦致的说法,澳洲电讯上市前处处配合,凡事好办,上市后资本露出了真面目,在投资 汽车 之家四五年之后,是获取回报的时候了。

        当初在上市前,秦致想通过一些手段增加股份,变小股东为大股东未果,即便如此,还是一心把业绩做好,把企业做大,并把它做上市。明知企业上市是在为他人做嫁妆,也在所不惜。

        作为经营者的秦致和作为大股东的澳洲电讯之间角度不同,他们的矛盾,可以看作是理想情怀和资本逐利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正因为如此,秦致想搏一把。他在创始人李想无可奈何离职而去的情况下,联系了几家投资商试图搞“MBO”,把控股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以免被大股东牵着鼻子走,在经营管理上处处被动。这样,大股东澳洲电讯和CEO秦致双方,随着各自的意愿不断增强,双方的矛盾日益加深,难以调和。

        职业经理人尽管掌握着公司运营权,但在资本大鳄面前,则成为弱势群体。例如王石作为万科创始人,在“门口的野蛮人”面前,就显得很脆弱,与强大的资本正面交锋,任何理想情怀都败下阵来。

        汽车 之家上演了相同的一幕。不同的是,作为创始人的李想已经撤离退隐,作为职业经理人的秦致不甘心,于是奋起抗击。

        事实上,澳洲电讯早就想退出 汽车 之家。它曾在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之间大笔减持过 汽车 之家股份,总共减持比例约为10%,套现了数亿美元的现金。

        澳洲电讯的表现更像个财务投资者。 汽车 之家并非澳洲电讯在中国减持套现的第一家公司。2006年7月,澳洲电讯以2.54亿美元收购搜房网51% 的股份。到2011年,搜房网登陆纽交所,其 IPO 通过澳洲电讯售卖所持股份来完成。搜房网 IPO 后,其创始人成为第一大股东,而澳洲电讯则全面退出,回收4.33亿美元,利润高达1.9亿美元。

        问题出现在2015年,随着美股持续走低, 汽车 之家的股价也大受影响,这使得澳洲电讯暂时放弃了减持的想法。从那时起,澳洲电讯一直和各大基金、机构保持着接洽。

        与此同时,以秦致为首的 汽车 之家管理层也在联络资本机构,以募集资金从澳洲电讯手里购买股份,争夺控股权。双方仿佛是在赛跑,谁跑在前头谁就赢。

        秦致牵头的是博裕、红杉、高瓴等几家资本机构,拟以每股31.5 美元的价格收购澳洲电讯手里的股份。

        然而,2016年4月15日,澳洲电讯却突然宣布,将以16亿美元出让 汽车 之家47.7%的股权给中国平安,中国平安的报价只是每股29.55美元。

        对于澳洲电讯来说,选择中国平安最大的好处,就是中国平安资金雄厚,比 汽车 之家管理层能更快筹到资金。

        中国平安的来袭,让 汽车 之家管理层感到措手不及,其酝酿很久的私有化计划面临挑战,利益受到最大损害的是持股不足3%的秦致。作为职业经理人,一旦中国平安入主 汽车 之家,管理层必然会换血,他的CEO职务极有可能不保。

        秦致不断通过媒体曝光澳洲电讯为逐利而不顾一切的举措,令大股东澳洲电讯恼羞成怒,进一步激化矛盾。

        关于究竟谁来做 汽车 之家未来的新主人,支持管理层的人认为,秦致虽不是 汽车 之家的创始人,但 汽车 之家算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他比较熟悉这个孩子的习性,由他继续经营能够把 汽车 之家带上新的台阶。

        支持平安信托的人认为,平安信托入主后对 汽车 之家的发展有三点好处:第一,资金支持,平安信托能给 汽车 之家提供资金,支持其发展;第二,资源扶持,平安信托在 汽车 保险、养护、维修、配件、租赁、二手车、新车电商等多个领域都有涉及,未来一旦 汽车 之家纳入平安信托的产业链,将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第三,产业升级,有助于 汽车 之家很快从 汽车 资讯平台升级为 汽车 交易平台, 汽车 产业最终的指向是金融,平安集团将会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向其开放,打造更加强大的服务平台。

        在强大的资本方面前,作为小股东的管理层已束手无策,只有等待“下课”的命运。2016年6月26日,秦致发内部邮件表示,已经离开 汽车 之家临时董事局。

        前海股权事务所、中力知识 科技 认为, 汽车 之家创始人李想失去公司控制权的原因在于:

        1.用股份换资金,创始人资本意识薄弱创业初期股权埋隐患;

        2.公司治理失控,丧失控制权,管理层被迫离开而黯然收场。

        针对上述问题,前海股权事务所、中力知识 科技 建议: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创始人或实际控制人可能会更专注业务或产品,而忽略了公司治理设计,尤其是股权控制权,大多是通过口头协议、友情关系等进行相互约束。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很容易发生利益冲突或者不一致的情形,这是往往决定公司前途和命运的严峻时刻。

        因此凡事需防患于未然,在企业创立之初,就需要考虑股权控制权问题,包括设定合理的股权结构,必须设定准入、退出、回购、对赌和股份反稀释等机制,避免后续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在开展股权融资或股权激励时,创始人或控制人也应当谨慎地释放股权比例,注意把握融资或股权分配的节奏。

        启发

        如何用小股份抓牢控制权?

        马云仅持有阿里7%的股权,他是如何用7%的股权控制整个阿里呢?

        第一,合伙人制度。

        2013年,马云正式宣布合伙人制度,强调合伙人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尽管马云称:“我们建立的不是一个利益集团,更不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这家公司的权力机构,而是企业内在的动力机制。”但是,阿里要求合伙人必须持有公司一定股份,合伙人要在60岁时退休或在离开阿里巴巴时退出合伙人(永久合伙人除外),而永久合伙人只有马云和蔡崇信。

        同时,要想选举新合伙人,需全部合伙人75%投票支持,而罢免合伙人需51%的投票支持。实际上,通过合伙人会议的各种设计,马云、蔡崇信等创始合伙人将公司的核心控制权集中在手中,只是更为隐蔽,也可说是巧妙。

        第二,采取AB股的二元股权架构。

        即公司创始人和高管持B类股票,投资人持A类股票,B类股票每股表决权等于A类股票10股的表决权。马云及管理层合计表决权约为63%。当时港交所不认同AB股架构,认为阿里管理层通过合伙人制度控制公司,违反同股同权原则,对本想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说“不”。阿里巴巴为控制权不愿放弃合伙人制度,遂赴美上市。但目前港股已经放开了这个限制,小米已经成为第一个使用AB股二元股权架构的赴港上市公司。

        第三,董事提名权。

        合伙人会议的主要权利体现在董事候选人的提名权上,不是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首先,提名董事权写入章程,并控制修改章程的表决权。阿里合伙人拥有提名50%以上董事候选人的专有权,这是写入公司章程的,而要想修改章程中关于合伙人提名权的条款,必须在股东大会上得到95%的到场股东或委托投票股东的同意。而马云一人就持股8.9%,即使在IPO后,永久合伙人马云、蔡崇信仍分别持有阿里7.8%、3.2%的股份,阿里巴巴合伙人团队的“董事提名权”牢不可破。

        其次,提名不通过,有权指定临时董事。虽然是合伙人提名的董事,但仍需得到年度股东大会半数以上的赞同票,才能当选;但如果未当选或当选后因任何原因离开董事局,则阿里合伙人有权指定临时过渡董事来填补空缺,直到下届年度股东大会召开。

        也就是说,合伙人提名的董事,不论股东会是否同意,合伙人总能让自己提名的人行使董事的权利。其已实际控制公司半数以上的董事。

        第四,一致行动人协议和投票权委托。

        李想:京城四少、80后、互联网新贵

        京城四少?热持续的半年中,?互联网新贵?李想每天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登上各种时尚杂志。他衬衣也有订做的,100块一件;他也打网球和高尔夫,只不过仍是宅在家中,玩WII(任天堂的新一代电视游戏机),并继续对文艺片嗤之以鼻。

        ?啊!李想,你怎么没在里面考试??

        采访李想没其助理说的要?等一天,查看总裁日程安排有没排满?那么麻烦。事实上,李想本人在收到约访电邮半小时之后就回复了邮件,并附上手机号码。

        2009年,作为?汽车之家?和?车168?的创始人,28岁的李想实现了四年前由IT转型做汽车资讯的目标,而公司资产也从十年前的十万元升至两亿元人民币。

        在李想位于北京中国电子大厦的办公室里,堆了不少时尚杂志与财经期刊,这些刊物几乎全都专访过他。李想被媒体定义为白手起家的80后财富新贵,新生代企业家****。

        这般光景对于十年前的高中毕业生李想来说,自然是未曾想到。

        虽然在2000年,当大多数高中同学都在念大一时,19岁的李想已经有了一个很前卫的头衔?泡泡网首席执行官,套用当下时尚的叫法,即一个IT个人网站的站长。

        但当时,石家庄?李想的家乡?知道网站的'实在不多。许多人以为?泡泡网?就是?泡网吧?,市工商局回复说,要李想去公安局开个证明才给注册。

        每天,这位少年首席执行官骑单车到河北科技大学附近一间两居室民居上班,和其他三名年轻人连续工作15小时以上,饿了就泡方便面,李想连泡都懒得泡,直接啃。

        此前的李想并不是别人眼中的精英人物,当他说要放弃高考立志创业时,老师连劝都没劝就同意了,?差生?李想的退出,有利于提高学校升学率。

        父亲李宪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8岁的儿子说出不上学的理由,?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彼时,持类似想法的还有张朝阳、李彦宏和丁磊。这三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青年,一个正在为成立不足一年的搜狐奔波上市纳斯达克,一个刚决定回国创建百度,一个在广州一间八平方米大的?公司?里,终于等到了第一笔来自华尔街的投资?

        听了儿子的想法,李宪法并不特别意外。李想从初中开始就迷恋电脑,上了高中,李想越来越沉迷于电脑与电脑杂志,最后?嚣张?到连考试都懒得参加。

        李想烦写作文,尤其烦写?阳光射在哪里?、?大海怎么样?之类的语句,但他写的电脑性能测评报告却大受欢迎。来自各电脑期刊的汇款单频频寄至家中,平均一个月有四千多元,比父母的工资还高。高三时,他办了首个个人网站?显卡之家?,以同类网站流量第一的地位,广告费月入万元。

        思前想后的李宪法最终同意了儿子的选择。于是高考那天,李想骑单车去快递公司取网页制作软件,路过学校门口时,有熟人认出了这位好久没出现的学生,?啊!李想,你怎么没在里面考试?

?京城四少?

        2001年,李想将公司迁至北京。思路很清晰,北京聚集了中国最优质的资源,网站在那里才能继续做大。

        在北京,做IT产品资讯的远不止泡泡一家。超越竞争对手,李想的做法很简单,每天的最新资讯必须要在早上完成更新,所有资讯都比别人早发布几分钟。

        这是李想几年前做?显卡之家?积攒的经验。当年,电脑还是奢侈品,大家基本都去网吧,网吧清晨与其余时间的小时费用分别为一元和八元,许多人喜欢大清早上网。李想坚持每天早上五点更新资讯,点击量自然越来越高。?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成功其实容易得一塌糊涂。?李想说。

        2005年,泡泡网跃居为国内第三大中文IT网站,年营收近2000万,利润1000万元。彼时,李想却开始考虑转型做汽车资讯网。?我发现自己每天再工作50小时,也超不过前两位时,我只有去寻找其他的增长市场。?李想说,?在IT业,只有做到一哥,你才有话语权和定规矩的资格。?

        转型初期,李想卖广告卖得很费劲,中小客户尚好,国际大客户却不买这帮?小孩?的账,即使当时访问量已做到前几名。做品牌推广,还得烧钱,烧很多钱。

        2006年,25岁的李想获得年度十大创业新锐奖,成为首个获此荣誉的80后。五年前,百度CEO李彦宏也曾获得这一奖项,其他知名IT精英,如丁磊、张朝阳、杨致远等,也纷纷包揽各项荣誉。李想与他们的财富十年,也是中国互联网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当媒体慕名而至,汽车之家市场拓展负责人做了一个策划,将北京其他三名与互联网相关的同龄财富新贵凑到一起,作为80后?样板工程?进行宣传。

        这四名被封为?京城四少?的80后?李想、Majoy总裁茅侃侃、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CEO戴志康、中国娱乐网CEO高燃?一夜成名。

        他们四人均家境普通,白手起家,特立独行,经历传奇。他们的形象颠覆了80后身上?垮掉的一代?、?迷失的一代?的负面标签,成为同龄人追捧的偶像。?京城四少?热持续的半年中,李想每天至少会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或被要求扮成潮人状,登上各种时尚杂志;他频频被各种时尚PARTY邀请,在名流、红地毯、高级订做时装与晚礼服之间,穿着ZARA或杰克。琼斯突兀地穿梭其中。

        媒体报道热带给李想最大收获是,?至少省了2000万广告费?。李想红了,更多的人知道了他的网站。而对于个人,?完全没影响,该干嘛干嘛?。

?准老男人?

        李想始终没被?熏陶?为一名时尚人士,他到现在也分不清名字不同的咖啡到底有什么区别;他最烦穿西装,喜欢穿仔裤和套头衫,最贵的仔裤是Levi?s;他最大的爱好是宅在家里,看《越狱》、《士兵突击》、《奋斗》、《蜗居》等热门影视剧,打游戏。

        2006年下半年,几乎一帆风顺的李想遇到创业后最大的危机。

        其时,公司许多管理层与员工反对李想转型,认为泡泡网已经做得很好了,转做汽车之家,每年要烧几百万,投资回报前景不明确,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短短几日之内,五百多名员工集体辞职。

        李宪法说,这次风波与李想的性格有关,他不太擅长与人沟通,如果对方不同意他的观点,他不会坚持争取对方认可,而是埋头坚持自己的想法。

        危机后来扭转,2008年,汽车之家实现平本,开始进入高回报期。同一时间,中国互联网业也结束了第一波热潮,转而进入以博客、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第二个高峰。

        不过李想从没有考虑进入开心网、校内网等热门社交网站领域,?我只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把握的?。

        李想不认为自己的成功,缘于紧扣中国互联网业的黄金十年。?我最感谢的人是我自己。?他说。父母时常会提醒他?说话谦逊一点?,但李想觉得相比同龄人,自己已算成熟、?想得很明白?的。

        李想从不掩饰自己的学历,他招员工最看重对方实干、目标明确。他反复向应聘者强调,别跟我说你的想法,我根本不感兴趣,我只看你在这个团队里能干什么。

        他每天无论再晚睡,都会在七点半准时起床,准时出现在公司,?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有什么资格要求员工?他说。他关注的领域,逐渐扩展到宏观经济、房地产、股市及各种社会问题。

        这个?新贵?,衬衣也有订做的,100块一件;他也打网球和高尔夫,只不过仍是宅在家中,玩WII(任天堂在2006年推出的新一代电视游戏机),并继续对文艺片嗤之以鼻。

        三年前成立的?京城四少?组合,聚会的时间越来越少。高燃的生意和应酬不断,?越来越像商人?;茅侃侃除了真人CS,还做起了培训;戴志康基本见不到人,眼下,他不但做到论坛平台应用软件的一哥,还开始进军电子商务平台。

        在博客里,李想将四人三年前的照片和近照放在一起上传,自嘲自己已?变成了准老男人?。

        2010年,下一个十年开年,?准老男人?李想虚岁三十。未来十年,他的理想包括,将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像上一代,上上一代曾经年轻过的长辈一样,在对的时间,结婚,生子。

;

       好了,今天关于“汽车之家李想的妻子”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汽车之家李想的妻子”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